禮部員外郎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隋高祖開皇六年(586)始置,為尚書禮部禮部司次官,佐司之長官禮部侍郎掌司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稱儀曹承務郎。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復舊稱。置一員,從六品上,佐禮部郎中掌禮部司事。高宗龍朔二年 (662) 改稱司禮員外郎,鹹亨元年 (670)復舊。武則天光宅元年(684) 改稱春官員外郎,中宗神龍元年 (705)復舊。五代因之。北宋前期為六品寄祿官,神宗元豐 (1078—1085) 改制後,始有實際職掌,作為禮部之佐貳官,參本部事務,降為正七品。遼朝亦設,聖宗開泰五年 (1016),王景運任此職,其制不詳。金朝設一員,從六品; 元朝設二員,從六品。均同宋制,參領本部事務。明、清於禮部所屬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設員外郎,為各司之副長官,分別冠以各司之名號。明制,每司設一員,從五品清朝每司員額不等,四司共十二人,分別由宗室一人、滿洲八人、蒙古一人、漢二人充任。初制正四品,順治十六年 (1659) 改正五品,康熙九年 (1670) 定從五品。此外,禮部鑄印局尚設員外郎一人。宣統三年 (1911),禮部改為典禮院,遂廢。


官名,唐宋皆置,為禮部郎中佐官,掌禮樂、學校、衣冠、符節、表疏、圖書、冊命、祥瑞、鋪設、貢舉及百官宮人喪葬贈賻之數等。見《新唐書·百官志》,《宋史·職官三》。

詞語分解

  • 禮部的解釋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文學校貢舉的政令詳細解釋官署名。本為 西漢 時尚書的客曹。 三國 魏 時有祠部, 北魏 有儀曹, 北周 始稱禮部。 隋 唐 以後為六部之一
  • 員外郎的解釋 官名。員外,本指正員以外的郎官。 晉武帝 始設員外散騎常侍,員外散騎侍郎,簡稱員外郎。 隋 開皇 時,尚書省二十四司各設員外郎一人,為各司的次官。 唐 以後,直至 明 清 ,各部都有員外郎位在郎中

歷史官職推薦:大貂

侍中別稱。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五《官稱別名》: “唐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侍中為大貂”。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禮部員外郎歷史

相關歷史

禮部員外郎_禮部員外郎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