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禮部侍郎

禮部侍郎

官名。(1)隋代禮部頭司禮部司長官,置一人,正六品上,掌禮部司事。開皇三年(583)升從五品。大業三年(607),升為禮部副長官,以佐尚書掌部事。禮部司長官改稱儀曹郎。(2)隋代以後中央行政機構禮部之副長官。隋大業三年始置,一人,正四品,佐禮部尚書掌部事。唐武德七年(624)罷,貞觀二年(628)復置。額一員,正四品下。龍朔二年(662)改稱司禮少常伯,鹹亨元年(670)復舊。光宅元年(684)改稱春官侍郎,神龍元年(705)復舊。佐尚書掌天子禮儀、祭祀、宴享及學校之政,開元二十四年(736)後兼掌貢舉。中唐以後,諸部尚書多為外官兼職,禮部事務多由侍郎主之。五代沿置。北宋前期為四品寄祿官,元豐改制後,始領本職,與尚書共掌禮部事,升為從三品。遼代置,為南面官,多為加官。西夏亦置,其制不詳。金代置一員,正四品。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禮部與吏、戶二部為左三部,共置侍郎二人。後禮部自立,設侍郎二人,正四品。明初沿元制設二人,正四品。後分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清沿明制,置左、右侍郎,均滿、漢各一人,從二品。宣統三年(1911),禮部改典禮院,其稱遂廢。參見“禮部左侍郎”。

禮部侍郎字典分解

禮部的解釋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文學校貢舉的政令

侍郎的解釋 [assistant minister] 中國古代官名,明清時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地位次於尚書兵部侍郎

多看看:禮教局【歷史官職】

官署名。為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內部分設的六局之一,下設三科:第一科所掌為: 一、典守祭祀; 二、編訂曆書; 三、關於國家禮制之制定;四、關於民間禮制之制定;五、關於各種禮制舊習慣之改良。第二科所掌為:一、管理各種宗教及其他類於宗教約束方法;二、淫祠之禁約。第三科所掌為:一、關於習慣上應改良之事項;二、關於習慣上應維持之事項;三、關於習慣上應禁止之事項。每科設科長一人,一等科員一人,二等科員三人,三

禮部侍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