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左侍郎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明、清禮部之副長官。自唐至元,禮部均設侍郎,一二人不等。至明,始分左、右,以左為上,左、右各一人,正三品。共佐尚書掌部務。清沿明制。初以左、右參政為禮部副長官,順治元年(1644) 改左、右參政為左、右侍郎,無員限。十五年,定滿、漢左、右侍郎各一人,共四人。初制,滿洲、漢軍充任者二品,漢員三品。順治十六年,改滿侍郎為三品,康熙六年 (1667) 復故,九年仍改三品。雍正八年 (1730),俱定為從二品。宣統三年 (1911),禮部改為典禮院,其稱遂廢。

詞語分解

  • 禮部的解釋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文學校貢舉的政令詳細解釋官署名。本為 西漢 時尚書的客曹。 三國 魏 時有祠部, 北魏 有儀曹, 北周 始稱禮部。 隋 唐 以後為六部之一
  • 侍郎的解釋 中國古代官名,明清時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地位次於尚書兵部侍郎詳細解釋.古代官名。 秦 漢 郎中令的屬官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門戶,有丞。 武帝 太初 元年更

歷史官職推薦:司訟局

官署名。北齊置,隸太僕寺。設丞。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禮部左侍郎歷史

相關歷史

禮部左侍郎_禮部左侍郎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