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丞
官名。秦、西漢為宗正副貳,秩千石,協助管理皇族外戚事務,參與審判宗室詔獄,由宗室充任。平帝元始四年(後4)改宗正為宗伯後罷。東漢復置,秩比千石。魏、晉、南朝沿置,或以他姓暫代。魏、晉、宋七品,梁四班,陳八品、六百石。北魏、北齊為“大宗正丞”省稱。隋、唐、五代置為宗正寺佐官,位次少卿,員二人,掌判本寺日常公務。亦稱“宗正寺少卿”。隋初正七品,煬帝改從五品,唐從六品上。唐高宗、武則天時曾隨本寺改名司宗丞、司屬丞,尋各復舊。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後悉以宗室充任。北宋沿置,初為五品寄祿官,別遣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處理日常事務。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後,又作差遣,以郎中以下兼任。如卿、少卿缺,則代理寺務。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後,始單置為職事官,佐理寺務,不專用宗姓,從七品。南宋或置或省。遼朝為南面朝官,無具體職掌。參見“宗正”、“宗正寺”。
官名,秦漢皆置,俸比千石,為宗正卿之副,佐卿行職事。參看“宗正卿”條。後世多沿置。
宗正丞字典分解
宗正的解釋 (1).官名。掌管王室親族的事務。 漢 魏 以後,皆由皇族擔任。《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宗正, 秦 官,掌親屬。”《國語·魯語下》“宗室之謀不過宗人” 三國
丞國語字典 丞 chéng 幫助,輔佐:丞相(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時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府丞。縣丞。 古同“承”,秉承。 筆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