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
清末軍隊名。是湘軍幕僚李鴻章在湘軍統帥曾國藩的支持下用湘軍編伍的定製參合西洋運用洋槍的成法而編練的一支新的軍隊。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 初建時人數約七千餘人,至同治四年 (公元1865年) 發展至六萬人。淮軍初期與湘軍共同作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主要力量,以後又作為防軍中的一支,中日甲午戰爭以後,其勢漸衰,逐漸為袁世凱的新編陸軍所代替。參見“湘軍”。
淮軍字典分解
淮的解釋 淮 huái 〔淮河〕水名,源於中國河南省桐柏山,流經安徽、江蘇兩省入洪澤湖。簡稱“淮”,如“淮北”。“淮南”。 筆畫數:11; 部首:氵; 筆順編號:441
軍的解釋 軍 (軍) jūn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x妌g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