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中正
官名或吏名。三國魏正始至嘉平間始置,亦稱“都士”,《太平御覽》卷三六五引應璩《新論》說:“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晉代稱州中正為大中正,由司徒選用現任官為其本貫所在的州中正,其職任是品第人物,以備政府用人的根據;此外還有委任州主簿及從事之權。北魏有中央任命的州中正,亦稱大中正,由司徒選薦,尚書詔除,須為本州世家大族同時為現任的中央官或州的長官始得充任。其職任為掌選本州人才,提供中央選用;又有太守自辟的州中正,為州屬吏,稱為“州都”,主州吏選任。北齊、北周與隋之制同北魏。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每州置大中正一人,掌知州內人物,以本州有聞望者兼領,無固定員額,至貞觀初廢。
州中正字典分解
正國語字典 正 zhèng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zh峮g )。正襟危坐。 合於法則的:正當(d刵g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