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上舍

上舍

宋朝學校三舍之第一等。神宗熙寧四年(1071)始於太學置,學生一百人。考試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可直接授官,中等許免禮部試,下等可免解試上舍生或被選充太學前廊學錄、學諭、直學等職事,給月俸。入學滿六年獲釋褐者,稱走馬上舍。哲宗元符二年 (1099),令州學每年貢上捨生一人入京師,暫入太學外舍,考試合格即升內舍,三次考試不升舍者,遣還州學。徽宗崇寧元年(1102),令州學三年一貢,成績上等補上舍,中等補下等上舍,下等補內舍,其餘為外舍。

上舍字典分解

上舍的解釋 (1).上等的館舍。《戰國策·齊策一》:“ 靖郭 君 善 齊貌辨 ……於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日暮進食。” 姚宏 註:“上舍,上傳也。”《史記·張儀列傳》:“

上的解釋 上 shàng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上。上邊。 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級和質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高妙境界

舍的解釋 舍 shè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謙辭,多指親屬中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舍弟。舍侄。舍親。 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里為一舍:退避

順便了解:上計【歷史官職】

戰國、秦漢時地方向中央呈報施政情況,作為官員考課依據的制度。戰國時,各地主管官吏將所轄地區賦稅、戶口、墾田等情況寫於木券,呈送國君考核,國君據此進行獎懲,亦為考課官員的重要制度。漢朝其制分兩級,縣(道)令、長將該縣戶口、墾田、賦稅徵收,錢穀出入等編為計簿,呈報郡國; 再由郡守、國相匯總將副本呈報中央丞相,或由皇帝親自受計,皇帝據此考察地方官員政績。東漢時,中央受計名義上歸司徒總核,實際上由尚書台

上舍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