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府寺
官署名。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改少府為太府,設卿、少卿、丞,其官署或稱太府寺。北齊正式定名,列為九寺之一。職兼南朝之太府、少府二卿,掌管金帛庫藏出納,以供國用,兼管冶鑄、染織及宮廷手工業。設卿、少卿各一員,轄左中右三尚方、左右藏、司染、諸冶東西道、黃藏、細作、左校、甄官等署。隋初因之,煬帝大業三年(607)分置少府監,以營造、冶鑄、織染等事歸之,本寺領兩京諸市、左右藏、平準等署,掌管國家財貨、廩藏、關市、貿易,政令則仰承尚書省戶部,據戶部度支司所行文書管理儲藏出納,度支司則憑本寺所申報帳目核其實數。設卿一員,少卿二員。唐朝因其制,增設常平署。高宗龍朔二年(662)改名外府寺,鹹亨元年(670)復舊;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改名司府寺,中宗神龍元年(705)復舊。當時或特派大臣行其職權,稱太府“出納使”,並委判官管理寺務,卿、少卿形同虛設。北宋初卿、少卿為寄祿官,不預寺事,另置判寺事一人,以常參官充任,同判寺一人,以京朝官充任,僅掌供祠祭香幣、帨巾、神位席及校造斗升衡尺等雜務。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後,始以卿、少卿各一員主持寺務,掌管有關國家財貨之政令,庫藏出納、商稅、平準、貿易等事。轄左藏庫、內藏庫、奉宸庫、祇候庫、元豐庫、布庫、茶庫、雜物庫、糧料院、審計司、都商稅務、汴河上下鎖、蔡河上下鎖、都提舉市易司、市易上界,市易下界、雜買務、雜賣場、榷貨務、交引庫、抵當所、和劑局、惠民局、店宅務、石炭場、香藥庫等署。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罷歸戶部金部司,紹興(1131—1162)後復置,轄糧料院、審計司、左藏東西庫、交引庫、祇候庫、和劑局、惠民局、左藏南庫、編估局、打套局、寄椿庫等。遼、金、元改置“太府監”。
官署名。北齊始置,掌金帛府庫,營造器物。《隋書·百官中·太府寺》:“太府寺,掌金帛府庫,營造器物。統左、中、右三尚方,左藏、司染、諸冶東西道署、黃藏、右藏、細作、左校、甄官等署令丞。”隋承其制,職掌與北齊同。見《隋書·百官下·太府寺》。唐代太府寺掌財貨、廩藏、貿易,總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凡四方貢賦、百宮俸祿、謹其出納,供祭祀幣帛等。見《新唐書·百官三·太府寺》。宋朝的太府寺,在元豐新官制實行前,僅掌供祠祭香幣、帨巾、神席及校造斗升衡尺;而廩藏貿易、四方貢賦、百宮俸給,皆歸三司掌管。元豐官制行,則掌邦國財貨政令,及庫藏、出納、商稅、平準、貿易等事。其官有卿、少卿、丞。卿總理寺事,少卿為之副貳,丞參領之。見《宋史·職官五·太府寺》。遼金元改太府寺為太府監。明不置。
太府寺字典分解
太府的解釋 官名。《周禮·天官》有大府,掌府藏會計。 秦 漢 並其職於司農少府。 南朝 梁 置太府卿,專管皇室的庫儲出納。 北齊 曰太府寺。 北周 有太府中大夫,掌貢賦
寺國語字典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gu刵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