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太史令

太史令

官名。①相傳夏朝置,掌文書。《呂氏春秋·先識覽》: “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太史令終古乃出奔如商。”②秦朝奉常屬官之一,胡母敬曾任此職,作《博學》七章。西漢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 隸太常,掌天文、曆法、撰史; 東漢置一員,六百石,不再撰史,專掌天時、星曆,歲終奏新年曆,國祭、喪、娶奏良日及時節禁忌,有瑞應、災異則記之。三國沿置,魏、蜀亦不撰史。東漢以降,其屬官有丞、靈台丞、中郎、待詔、監候郎、候部史等,設定不一。晉朝沿置,別有靈台丞。十六國亦多置,前燕其地位頗重,間或參諮重要政務。南朝皆置,宋一員,掌三辰時日祥瑞妖災,歲終奏新曆; 南齊沿置; 梁武帝天監七年 (508) 隸太常卿,位一班; 陳沿置。北魏置多人,主律歷。北齊為太常寺太史署長官,掌天文地動、風雲氣色、律歷卜筮。隋朝為秘書省太史曹(局)長官,置二員,從七品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名監,進階為從五品。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 復名令,從五品下,掌觀察天文,稽定歷數,凡日月星辰之變,風雲氣色之異,率其官屬占候之。高宗龍朔二年 (662) 改名秘閣郎中,後又改名渾天監、渾儀監,武則天長安二年 (702) 復名令;中宗景龍二年 (708) 又改太史監,不隸秘書省,睿宗景雲元年 (710) 又名令,隸秘書省; 其後屢改屢復,玄宗天寶元年 (742) 名太史監,不隸秘書省;肅宗乾元元年 (758) 改名司天監,升從三品。北宋神宗元豐 (1078—1085) 改制後復置,為太史局長官,掌測驗天文,考定曆法,十年一遷。南宋因置。遼朝為司天監長官。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1278) 置,為太史院長官,武宗至大元年 (1308) 升從二品,仁宗延祐三年 (1316) 升正二品,後改為院使。元末朱元璋曾置為太史監長官,以劉基為之; 吳元年(1367)改名太史院院使。


官名,夏置。《呂氏春秋·先識覽》:“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亂愈甚。太史令終古乃出奔如商。”《周禮·春官》有大(太)史,掌文書起草、記載國家大事,編寫史書,收藏圖書典籍,掌天文曆法及祭祀等,有佐官小史,助其行職事。秦漢置太史令,秩六百石,掌天時、星曆。凡歲將終,上奏新年曆。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有丞、明堂丞、靈台丞。見《後漢書·百官志二》,參看“太史”條。其後歷代多沿置,但不再掌編寫史書,其職事多為天文曆法。

太史令字典分解

太史令的解釋 [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onom and calendar] 官名。掌管天文歷算等再遷為太史令。——《後漢書

太史的解釋 (1) [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後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

令國語字典 令 líng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lǐng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lìng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

多學一學:太上皇也可那顏【歷史知識】

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尊號。拖雷生前,被稱也可那顏。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追謚睿宗。十三年定太廟神主,題“太上皇也可那顏”,成為正式稱號。

太史令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