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射聲校尉

射聲校尉

官名。西漢武帝始置,為北軍八校尉之一,位次列卿,屬官有丞、司馬等。領待詔射聲士,所掌為常備精兵,屯戍京師,兼任征伐。東漢光武帝建武七年 (後31) 省,十五年復置,為五校尉之一,隸北軍中候。掌宿衛兵,屬官有司馬一員。舊有虎賁校尉掌輕車,亦省並射聲,故皇帝大駕法駕出,則乘輕車隨行。當時五校尉所掌北軍五營為京師主要的常備禁軍,故地位親要,官顯職閒,多以宗室外戚近臣充任。三國沿置。魏、晉以來隸中領軍 (領軍將軍),迄至東晉初猶領營兵。其時別置二衛四軍諸禁軍掌宿衛,五校職任漸輕。後罷其營兵,旋省其官。十六國多置。南朝復置,為侍衛武官,不領兵,仍隸中領軍 (領軍將軍),用以安置勛舊武臣北魏初領營兵,位次列卿,後罷其兵,成為武臣散官,定員二十人。北齊置十人,隸領軍府所轄左、右衛府。西漢秩二千石,東漢秩比二千石,魏、晉、宋四品,梁七班,陳六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為從三品中,二十三年改五品,北齊從四品。隋廢。


官名,漢武帝置,為北軍八校尉之一,俸二千石,掌待詔射聲士。所謂待詔射聲士,須詔而射。此士皆善射者,能於冥冥中聞聲而射中,故名。屬官有丞、司馬等。東漢射聲校尉俸比二千石,掌宿衛兵,有司馬一人,俸千石。吏員一百二十九人,士七百人。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後漢書·百官志四》。其後,魏晉、南北朝沿置,隋廢。

射聲校尉字典分解

射聲的解釋 (1). 漢 代武官。射聲校尉的簡稱。 漢武帝 初置八校尉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工射者也。冥冥中聞

校尉的解釋 軍職名。據《史記》, 秦 末起義軍中已有此職。《項羽本紀》載: 項梁 “部署 吳中 豪傑為校尉、候、司馬。”又《張耳陳餘列傳》載: 陳勝 “以 張耳 、 陳餘

多看看:射策【歷史知識】

即設科射策。漢代選官考試的一種方法。其法,將試題書於簡策,按難易分為甲、乙兩科,或甲、乙、丙三科,列而置之,不使彰顯。應試者任意取策,不得更換。主考者依其答案評定優劣。主要行於太學,歲試博士弟子;其次行於太常察舉之諸科。兩類射策均由博士職掌。朝廷依成績優劣,分別授與相應官職。魏、晉、南北朝沿之。與對策並用。時薦舉之孝廉、秀才、明經,或入學之國子生、諸等館生等,皆有經射策而被選拔入仕者。

射聲校尉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