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
歷史字典解釋
在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東、北、西三面被黃河環繞。面積8.7萬平方千米(市轄區2200平方千米)。人口135.9萬(市轄區21.9萬),有蒙古、漢、回、滿、達斡爾、鄂溫克、朝鮮等14個民族組成,其中蒙古族占12%。轄準格爾、烏審、伊金霍洛、鄂托克、鄂托克前、杭錦、達拉特7旗,東勝1區。市人民政府駐東勝區。據張穆《蒙古遊牧記》:“鄂爾多斯,盟名伊克盟。蒙古謂大曰伊克,廟為昭,伊克昭之名,為因青吉斯汗圓寢得名。”明為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遊牧地。15世紀達延汗統一蒙古各部,置鄂爾多斯萬戶。境為統轄右翼三萬戶濟農駐所。清順治六年(1649年)封達延後裔額璘臣為多羅郡王,鄂爾多斯部自成一盟,下轄鄂爾多斯左、右翼前中後等六旗。會盟於伊克昭,治郡王旗衙署。直屬理藩院。後盟長由各旗扎薩克輪任,治所隨遷。乾隆元年(1736年)析烏審旗東邊地增置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俗稱扎薩克旗。七旗外,還有隨成吉思汗陵寢500戶達爾扈特部落,直接受濟農(後改盟長)節制。疆域北至黃河故道(今烏加河),南抵明長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至乾隆年後始放長城北沿界牌地,至清末大部成墾區。黃河兩岸墾區歸包頭設立烏伊盟墾務局(後稱西盟墾務局)管轄,南邊分別屬晉、陝邊境縣,中部墾區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增置東勝理事通判廳,屬山西歸綏道。民國初年蒙古旗從清制,改屬蒙藏委員會。1914年設綏遠特別行政區,東勝廳改設治局,後改縣。1925年將黃河故道大部劃給臨河設治局。1928年綏遠改省。1933年由綏境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管轄。1937年蒙政會由百靈廟移治境內新街。1939年在東勝城置綏遠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廢除舊制,成立伊克昭盟自治政務委員會,隸綏遠省。初治新街,1950年春移治東勝城。同年伊克昭盟政務委員會改為伊克昭盟自治政府。1952年兩直屬區劃入扎薩克旗。1954年撤銷綏遠省,設伊克昭盟,屬內蒙古自治區。1958年增置海勃灣市,郡王旗與扎薩克旗合併置伊金霍洛旗。1976年海勃灣市併入烏海市。1980年析鄂托克旗南部分置鄂托克前旗。1983年東勝縣改為市。2001年伊克昭盟和縣級東勝市撤銷,改設地級鄂爾多斯市;原縣級東勝市改置東勝區;原伊克昭盟所屬行政區域劃入。處內蒙古高原西南部,境內有庫其布沙漠和毛烏素沙漠。黃河從西、北、東三面流過。屬中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西部四旗為牧業旗,產牛、馬、綿羊、山羊、駱駝。東四旗市為林牧區,兼種糧豆。農產小麥、糜黍、高粱、玉米、蕎麥、豆類、油料作物等。礦產有煤、石膏、石英、硫黃、石灰石、天然氣等。準格爾、東勝煤田已開採。工業有煤炭、化工、電力、毛紡、機械、建材、造紙等廠。包神、豐準鐵路,109、210國道,呼大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成吉思汗陵、準格爾召、大夏國都統萬城、勝州榆林郡城、秦明長城、秦直道遺蹟、大溝灣河套人文化遺址和響沙灣。紀念地有東勝烈士紀念塔、錫尼喇嘛紀念塔等。
歷史地名推薦:清源郡
唐天寶元年 改泉州置,治所在晉江縣 今福建泉州市。以泉山孔泉清源為名。《方輿勝覽》 卷: 泉山 “山有石乳泉,泓澄清潔而味絕甘美,其源流衍下達於江,以泉名山及州,以清源名郡”。轄境相當今福建晉江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鄂爾多斯市歷史
猜你喜歡
韓信的歷史解釋
生卒前秦末漢初淮陰今成均鎮的歷史解釋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浣花溪的歷史解釋
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部,煥古鎮的歷史解釋
在陝西省紫陽縣北部。汗明的歷史解釋
戰國時人。楚考烈王時一全塢的歷史解釋
或作一泉塢。在今河南神威軍的歷史解釋
禁軍名。唐代置。本號時中的歷史解釋
儒家 * 思想。源出易不沾泥的歷史解釋
明末人。本名張存孟。白銀區的歷史解釋
在甘肅省白銀市中部。六合縣(六lù)的歷史解釋
古舊縣名。隋開皇四年永寧宣撫司的歷史解釋
元至正中改永寧路置,義形於色的歷史解釋
指仗義持正的心情流露束身自好的歷史解釋
參見束身自修見束身自艷曲淫詞的歷史解釋
香艷的樂曲和 * 的文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歷史解釋
清方亨鹹邵村雜記武風吳炳的歷史解釋
生卒明常州府宜興人,曹家灣鎮的歷史解釋
在陝西省隴縣中西部。豫西的歷史解釋
地區名。指今河南省黃許輔乾的歷史解釋
紹五世孫。父欽寂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