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
歷史字典解釋
在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鄰 接寧夏、陝西兩省區。屬鄂爾多斯市。面積1.25萬平方千米。人口7.3萬。有蒙古、漢、回、滿、藏、侗、苗、土家等民族,其中蒙古族占33%。轄1鎮、7蘇木、3鄉。旗人民政府駐敖勒召其鎮。為明代鄂爾多斯(萬戶)之鄂托克(千戶)遊牧地,後演變為旗名。明天順年間蒙古族入牧,正德年後屬鄂爾多斯萬戶。清順治六年(1649年)設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俗稱鄂托克旗。民國年間保甲與旗制並行。東南部三段地、二道川、城川為中共領導的陝甘寧邊區一部分,先後成立過伊克昭盟工作委員會、鄂托克旗工委和抗日救援等組織。1950年後屬鄂托克旗。1980年析南部地置鄂托克前旗。2001年改屬鄂爾多斯市。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南部,為毛烏素沙漠所據。屬中溫帶乾旱氣候。經濟以畜牧業為主,產牛、馬、綿羊、山羊、駱駝。農產糜谷、玉米、馬鈴薯等。林業屬“三北”防護林帶伊克昭盟工程區。礦產有煤、石膏、原鹽、鹼、芒硝、天然氣等。工業有硫化鹼、麻黃素、煤炭、焦化、建材、皮革、地毯等廠礦。公路通東勝市及鄰近旗縣。古蹟有河套人文化遺址、唐宥州城址、中共三段地工委舊址等。
詞語分解
- 鄂托的解釋 準噶爾部 血緣集團名,意為部屬。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四:“初, 準部 有宰桑六十二、新舊鄂托二十四、昂吉二十一、集賽九,總計二十餘萬戶,六十餘萬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傅閣峰尚書》:“
歷史地名推薦:畢喇彥山
又作畢朗吉山、畢蘭山、畢勒言山。在今黑龍江省富錦市西南。《清一統志·吉林一》:畢朗吉山“在寧古塔城東北九百里,混同江南岸。高五里,周七十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鄂托克前旗歷史
猜你喜歡
五六六七的歷史解釋
源見沂水舞雩。稱學生張擇端的歷史解釋
宋密州諸城今屬山東人懸車致仕的歷史解釋
借指退休家居。晉書劉到溉的歷史解釋
生卒南朝梁彭城武原人石抹乞兒的歷史解釋
生卒金元間契丹人,石李邕的歷史解釋
字修穆,諧弟。年少有李婉的歷史解釋
西晉馮翊東縣人,字淑馬安的歷史解釋
即今福建霞浦縣東南馬流湎千日的歷史解釋
流湎沉溺於酒。猶言沉多邦城的歷史解釋
在今越南河山平省。明叢山峻岭的歷史解釋
無數高大險峻的山嶺。雉河的歷史解釋
即今安徽渦陽縣北武家盧亭的歷史解釋
亦稱馬人盧余。明代少向文煥的歷史解釋
明末清初湖南黔陽人,精益求精的歷史解釋
論語學而詩云如切如磋勤勤懇懇的歷史解釋
勤勞而踏實。漢揚雄劇南華真人的歷史解釋
見真人。秦雲的歷史解釋
清江蘇長洲人,字膚雨坐談客的歷史解釋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袁尚摩厲以須的歷史解釋
謂準備利器,待時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