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縣
1913年改茂州置,屬四川西川道。治所即今四川茂縣。以茂州為名。1928年直屬四川省。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縣,治威州鎮 (今汶川縣)。1963年遷駐鳳儀鎮 (今茂縣)。1987年復改茂縣。
在四川省中部偏北。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面積 3854.6 平方千米。人口10.4萬,羌族占77%以上。轄2鎮、21鄉。縣人民政府駐鳳儀鎮。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汶江道,治今縣北,為汶山郡治。地節三年(前67年)廢郡,為蜀郡北部都尉。東漢屬蜀郡,建安末改為縣,屬汶山郡。西晉改廣陽縣,屬郡。晉末廢廣陽縣。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復置廣陽縣,移今茂縣鳳儀鎮,為繩州治。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改繩州為汶州。隋開皇初廢北部郡,開皇五年(585年)改汶州為蜀州,次年又改為會州。仁壽元年(601年)改廣陽縣名汶山縣。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置汶山郡,汶山縣為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汶山郡為會州,四年改為南會州。貞觀八年(634年)改為茂州,以茂濕山為名,仍治汶山縣。明洪武中省汶山縣入茂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升為直隸州。1913年廢州留縣改置茂縣,屬川西道。1914年屬西川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35年紅軍置茂縣蘇維埃。1950年屬川西行署區茂縣專區。1952年屬四川省茂縣專區,1953年改屬藏族自治區。1955年改屬阿壩藏族自治州。1958年與理縣、汶川縣合併置茂汶羌族自治縣,治威州鎮(原汶川縣治)。1963年縣治遷鳳儀鎮。1987年撤銷茂汶羌族自治縣,改置茂縣。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北接岷山,東南有龍門山,西依邛崍山。岷江自北入,經1933年因地震山崩堵塞河道形成之疊溪海子,於縣境中部右納黑水河南流出境。東部有土門河東流出境。屬青藏高原半濕潤氣候。農產以玉米、小麥、馬鈴薯及豆類為主,花椒、核桃著名。蘋果、芸豆為出口商品。有磷、鋁土、硫鐵礦、沙金及石灰石等礦。有皮革、農機、地毯、印刷、食品、木材加工等工業。北茂、南汶、茂黑公路縱橫境內。有烈士陵園。名勝古蹟有疊溪古城遺址、較場點將台、唐摩崖造像、元代題刻、玉壘古洞、九頂山等。
茂縣字典分解
茂的解釋 茂 mào 草木旺盛:茂盛。豐茂。 美,有才德:茂士。茂才(即“秀才”)。 有機化合物,環戊間二烯的簡稱。無色液體,用來制農藥、塑膠等。 古同“懋”,勉。 筆
縣的解釋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