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篆山石刻

歷史字典解釋

重慶市大足縣西南27千米。大足石刻的組成部分。為儒、釋、道三教造像。一為子母殿(又名佛灣),一為千佛崖。子母殿共9龕窟,佛教造像有毗盧佛、文殊、普賢、地藏等;儒教造像有孔子等;道教造像有老君、聖母等。以老君龕雕像為著。龕左壁法師立像7軀,右壁真人立像7軀,頭均挽髻,手捧笏,狀甚虔誠。龕邊左右塑二力士像。龕內各類造像,刻技精巧,刀法熟練,為此間雕像之代表作。據題記為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刻造。千佛崖鐫川主、土主、藥王等像。據題記為明永樂年間造。但壁間所匠師,有文惟簡及男居安、居禮。當與石門山文居道同宗,故其造像,亦當始於北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

詞語分解

  • 石刻的解釋 ∶刻著文字、圖畫的碑碣等石製品或石壁 ∶石碑或其石製品上面刻的文字、圖畫詳細解釋.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亦指上面所刻字畫的拓本。《史記·秦始皇本紀》:“作 琅邪臺 ,立石刻,頌 秦 德,明得意

歷史地名推薦:北江府

明永樂五年屬交趾布政司。治所超類縣今越南北部河北省順城。轄境相當今越南河內市東北部及河北省大部分地。宣德二年以後地入安南。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石篆山石刻歷史

相關歷史

石篆山石刻_石篆山石刻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