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集鎮

馬集鎮怎么寫好看

馬集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1)在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北部、平山北麓,北鄰安徽省。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4.4萬。鎮人民政府駐馬集,人口4000。清稱馬家集。1949年為馬集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87年置鎮。2000年大聖鄉併入。產稻、小麥、油菜籽等。有化工、建材、食品、服裝、電子電器等廠。鎮南有魯寧輸油管道泵站。205國道縱貫中部。(2)在江蘇省儀征市中南部、龍河西岸。面積107平方千米。人口4.7萬。鎮人民政府駐馬集,人口2200。集鎮名馬賈窪,抗日戰爭中原十二里岔(亦稱岔鎮)的定期集市北移至此,因名馬賈集,後簡稱馬集。1949年屬新城區岔鎮鄉,1958年併入青山公社。1959年析建岔鎮公社,1960年岔鎮、恆華公社合併改名馬集公社。1983年改置馬集鄉,2000年與銅山鄉合併改置馬集鎮。產稻、小麥、棉花、油菜籽、花生、席草、芝麻等。有活塞環、機械、水泥製品、石粉、礦泉飲料、彈簧等廠。真謝、龍銅等公路經此。境內銅山傳為漢吳王濞鑄錢處。(3)在安徽省蒙城縣西部。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5.1萬。鎮人民政府駐馬集,人口750。因馬姓聚居得名。1949年設馬集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馬廟鄉併入改置馬集鎮。產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盛產大蔥。釀造、編織業較發達。有造紙、編織、釀酒、葡萄糖等廠。有公路通田橋接蚌公路。(4)在山東省定陶縣南部。面積69.7平方千米。人口5.3萬。鎮人民政府駐馬集,人口3500。因種桑多,初名桑村,又改桃排集。明萬曆年間鄰近馬樓村馬應夢,官居監察御史,卸任後在此設集收稅,改名馬集。1949年分屬定陶縣一區、七區、八區。1958年建馬集公社,1983年改鄉,2001年與力本屯鄉合併置馬集鎮。定陶新河、南渠河南坡河、東魚河等流經。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紅棗、粉條、大白菜等。有農機修配、磚瓦、麵粉加工、地毯、澱粉等廠。定、定力公路經此。(5)在河南省淮濱縣中西部。面積68.4平方千米。人口3.1萬。鎮人民政府駐馬集,人口1300。明末馬姓鐵匠在此開設鐵鋪,漸成集市,得名馬家集。清末簡稱馬集。1952年設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改鎮。產稻、小麥、玉米、棉花等。有糧油加工廠。羅淮公路經此。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老城區

在河南省洛陽市區中部偏東。因轄區為洛陽老城得名。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轄街道辦事處、鎮。區人民政府駐中州中路。城垣為金、元時所築。元、明、清為河南府及洛陽縣治。年析洛陽縣城區置洛陽市。年成立老城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馬集鎮歷史

相關歷史

馬集鎮_馬集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