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
①北周置,治所萬川郡萬川縣 (今四川萬縣市)。轄境相當今四川萬縣市及梁平等縣地。隋大業初廢。
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隆陽縣 (今四川綦江縣綦江北岸)。轄境相當今四川綦江及重慶市南桐礦區。三年 (620) 改為僰州,四年 (621) 復為南州。先天元年 (712) 改隆陽縣為南川縣。天寶元年 (742) 改為南川郡,乾元元年 (758) 復為南州。北宋皇祐五年 (1053) 廢。
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博白縣 (今廣西博白縣)。轄境相當今廣西博白縣及陸川縣部分地。六年 (623) 改為白州。
④亦作南洲。姑孰城別名,即今安徽當塗縣。《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宣武 (桓溫) 移鎮南州。”《輿地紀勝》 卷 18太平州 “南州” 引 《晉陽秋》曰: “姑熟,桓玄所出,大築府第於國南,故曰南州。”
⑤五代南唐保大三年 (後晉開運二年,945) 改漳州置,治所在龍溪縣 (今福建漳州市)。《輿地紀勝》 卷131漳州 《州沿革》: 漳州,“ 《通鑑》: 後晉思王開運二年,唐王以董思安為漳州刺史,思安以父名漳,唐主改漳州為南州”。轄境相當今福建九龍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區。北宋乾德四年 (966) 復為漳州。
(1)東晉、南朝時,以江州在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市)之南,亦稱南州。《陳書·華皎傳》:天嘉初,知江州事,鎮湓城(今江西九江市)。“時南州守宰多鄉里酋豪,不遵朝憲,文帝令皎以法馭之”。(2)東晉、南朝時以姑孰(今安徽當塗縣)為南州。《晉書·桓溫傳》:桓溫鎮姑孰,太和四年(369年)率眾北伐,“百官皆於南州祖道”。(3)北周置,治安鄉縣(今重慶萬州區)。轄境相當今重慶市萬州區和梁平縣地。隋開皇初廢。(4)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隆陽縣(後改南川縣,今重慶綦江縣北)。轄境相當今重慶市綦江、萬盛二縣區,天寶元年(742年)改南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南州。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廢。(5)唐武德四年置,治博白縣(今屬廣西)。轄境相當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和陸川縣西部地。武德六年改名白州。(6)五代晉開運三年(946年)改漳州置,治龍溪縣(今福建漳州市)。轄境相當今福建省九龍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區。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復為漳州。
南州字典分解
南州的解釋 (1).泛指南方地區。《楚辭·遠遊》:“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 姜亮夫 校註:“南州猶南土也,此當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征市
南的解釋 南 nán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南北。南方。南面。南國(指中國南部)。南陲(南部邊疆)。南極。南半球。 姓。 北 南 nā 〔南無(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