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縣

安仁縣怎么寫好看

安仁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南朝天嘉中置,屬鄱陽治所在今江西餘江縣(鄧埠鎮)東北錦江鎮。隋開皇九年(589)併入餘干縣北宋端拱元年(988)又以安仁場升為安仁縣,屬饒州。治所仍在今餘江縣東北錦江鎮。元屬饒州路。明、清屬江西饒州府。1914年因與湖南省安仁縣重名,改名餘江縣。

②唐武德三年(620)置,屬邛州。治所即今四川大邑縣東南三十里安仁鎮。《寰宇記》卷75安仁縣:“取仁者安仁之意。”貞觀十七年(643)廢。鹹亨元年(670)復置。元初廢入大邑縣。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屬峰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鶴縣南。貞觀年間廢。

④唐永淳元年(682)置,屬黨州。治所在今廣西玉林市西北八十里。次年為平琴州治。至德二載(757)改為容山縣。

⑤北宋乾德三年(965)升安仁場置,屬衡州。治所在今湖南安仁縣西南。鹹平五年(1002)移治今安仁縣。元屬衡州路。明屬衡州府。民國初屬湖南衡陽道。1922年直屬湖南省。

⑥北宋乾德三年(965)置,屬濰州。治所在今山東昌樂縣西北十里。不久改為昌樂縣。


(1)古縣名。(1)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今四川省大邑縣東南安仁鎮。屬邛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鹹亨元年(670年)復置。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又廢。(2)唐永淳二年(683年)置,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西北。為平琴州治。至德二載(757年)改名容山縣。(2)古舊縣名。南朝陳天嘉中置,治今江西省餘江縣錦江鎮東南。屬鄱陽郡。隋開皇九年(5 * )廢入餘干縣。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復升安仁場置,治今江西省餘江縣東北錦江鎮。屬饒州。因與湖南省安仁縣重複,1914年改名餘江縣。(3)今縣名。在湖南省東南部、洣水支流永樂江流域。屬郴州市。面積 1461 平方千米。人口39.4萬。轄6鎮、15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清同治《安仁縣誌》稱得名於《論語》“仁者安仁”之義。五代唐清泰二年(935年)析潭州地置安仁場。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升為縣,治今城關鎮西南,屬衡州。鹹平五年(1002年)移治今城關鎮。元屬衡州路。明清屬衡州府。1914年屬衡陽道,1922年直屬省。1949年屬衡陽專區,1952年屬湘南行政區。1954年屬郴縣專區,1960年屬郴州專區。1968年屬郴州地區,1994年屬郴州市。地處湘東山地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河渠集,灌溉便利。屬中 * 帶濕潤氣候。農產主要有稻、薯、油菜籽、大豆、花生。森林資源豐富,多松、杉,為湖南省用材林生產基地縣,兼產油茶、油桐、烏桕、柑橘、茶葉。礦產有煤、金、鐵、錳、石墨、石膏等。工業有水泥、造紙、橡膠、氮肥、紡織、塑膠、建材、皮鞋、化工、印刷、陶瓷等廠。交通以公路為主,有耒攸、永安等幹線,全縣鄉鎮均通公路。古蹟有南宋韓京墓。

詞語分解

  • 安仁的解釋 安心於實行仁道。《論語·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後漢書·張衡傳》:“吾子性德體道,篤信安仁。”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惟安仁樂道,無所陳請,此為高也。”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博茂鎮

即今廣東吳川市東南博茂。《明史·地理志》 茂名縣: “又西南有博茂巡檢司,後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安仁縣歷史

相關歷史

安仁縣_安仁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