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城
唐南詔置,在今雲南大理市區下關,西洱河北岸的舊城。唐樊綽《蠻書》卷5:“龍尾城,閣羅鳳所築。蒙抱玷蒼南麓數里,城門臨洱水下。河上橋長百餘步。過橋分三路,直南蒙舍路, 向西永昌路,向東白崖城路。”依山扼河,為南詔、大理都城陽苴咩城南方的防戍要地。
又稱龍尾關(《大理行記》)、玉龍關。即今雲南省大理市下關。山勢逆回,如游龍之掉尾得名。公元8世紀初期南詔王皮羅閣築,為南詔、大理立國時都城南面的防戍要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藍玉等曾由此取大理。因位於洱河下游,故後又名河尾關。與其北龍口城(龍首關、上關)相對,又稱下關。
龍尾城字典分解
龍尾的解釋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東方蒼龍七宿之末,故稱。《左傳·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 杜預 註:“龍尾
城國語字典 城 chéng 圍繞都市的高牆:城牆。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內城牆,“郭”指外城牆)。城樓。城堞(城上的矮牆,亦稱“女兒牆”)。城垛。 都市:城市。城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