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鎮

九龍鎮怎么寫好看

九龍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北宋置,屬麗水縣。在今浙江麗水市西南二十四里平鄉駐地九龍村。


(1)古鎮名。即今浙江省麗水市西南九龍。北宋屬麗水縣。(2)今鎮名。(1)在河北省淶水縣北部。面積231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人民政府駐北莊,人口910。因處小西河之北,故名,1953年設北莊鄉,1958年劃入鎮廠公社。1961年析置北莊公社,1983年復鄉,1993年與莊裡、羅古台鄉合併設九龍鎮。產玉米、穀子。有橡、樺、楊等用材林,並產核桃、花椒、山杏。有磚瓦、食品加工等廠和鉛、鋅礦。京公路經此。古蹟有明長城龍門峽摩崖石刻等。(2)在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西部、新老通揚運河間,西鄰江都市。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2.5萬。鎮人民政府駐九龍,人口2900。鎮境內有九里溝,鎮名九龍,寓“興旺發達”之意。1958年設洋橋公社,此後數次分別隸屬泰州市、泰縣。曾名泰西公社、泰西鄉。1984年劃歸泰州市,1994年撤泰西鄉改置九龍鎮。產稻、小麥、油菜籽、淡水魚等。有機械、電解化工、鬃刷、腳踏車配件等廠。江海公路經此。(3)在安徽省陽市潁州區西部。面積42.8平方千米。人口3.9萬。鎮人民政府駐栗頭店,人口850。以西臨九龍溝故名。1958年屬大田公社,1976年成立九龍公社,1983年改為九龍鄉,1992年改置九龍鎮。為區內糧食產區之一。產生薑、棉花、蔬菜。阜臨公路經此,交通便利。(4)在江西省餘干縣西南部。面積116平方千米。人口3.5萬。鎮人民政府駐九龍埠,人口 1870。明洪武年間鄰村瓜畲王姓遷此建村,以處九龍河西岸得名九龍埠。1950年屬九龍、燕湖等鄉,1959年設九龍公社,1984年改鄉。2001年禾斛嶺鎮併入改置九龍鎮。產稻、棉花、花生。有石灰石、沙金等礦。有農具、機磚、毛紡、麻袋、榨油等廠。有公路接206國道。(5)在山東省膠州市南部。面積70.1平方千米。人口3.1萬。鎮人民政府駐夼集,人口3500。傳唐末郭氏由外地避難來此定居立村。自明、清以來是膠城居民燒柴的集散地,加之地勢低洼,故名柴路夼,又因距膠州城25里而名二十五里夼,後更名夼集。1948年為龍山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夼集鄉,1993年置九龍鎮。以境內九龍山得名。產小麥、玉米、花生等,特產龍山花生。有胺基酸、家用化工、地毯、鬃製品、服裝、機械、麵粉、建材、建築等廠。204國道、膠陳公路經此。(6)在廣東省英德市西部。面積213平方千米。人口5.4萬。鎮人民政府駐九龍街,人口2170。因境內有九座長形山峰,傳說由九條巨龍變成,故名。建國初屬英德縣四區。1958年屬星公社,隨後析置九龍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鎮。地處連江支流水邊河上游,屬石灰岩丘陵,峰林地形發育。主產稻、玉米,並產花生、大豆等。是市主要產糧區之一。豆腐、腐竹有名。有九龍硫鐵礦場。鎮區是市較大集鎮之一。浛六公路經此。(7)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東部。面積9平方千米。人口1萬。鎮人民政府駐興勝路。因境內地名九龍坡而得名。1949年前屬重慶市第十七區和巴縣馬王鄉分轄。1952年馬王鄉劃歸重慶市第四區(九龍坡區)。1958年馬王、人和等六鄉合併成立人和公社。1961年劃出原馬王鄉建立九龍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置鎮。農產以蔬菜為主。有機械、化工、印刷、建材等廠。石橋鋪—楊家坪、楊家坪—大渡口等城區公路在此交會。(8)在四川省綿竹市中部。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1.2萬。鎮人民政府駐九龍,人口1500。清道光時建,有九丘起伏如龍,建有九龍寺而名。1949年為九龍鄉,1958年為九龍公社,1984年復為九龍鄉,1994年設九龍鎮。有煤礦、酒廠等。為山區藥材集散地。有公路通縣城。(9)在四川省金堂縣中部。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2萬。鎮人民政府駐同興場,人口500。明代建場,寓意與淮口鎮共同興旺得名。1949年為同興鄉,1958年併入沱江公社,1961年析置同興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悅來鄉併入,1995年置九龍鎮。盛產棉花、柑橘、蔗。特產中藥材川芎、沙參。有榨油、軋花、釀酒等廠。金樂公路經此。沱江通航運。有雲頂山寺、鱉靈寺等古蹟和小雲頂山風景區。(10)在四川省岳池縣中部偏東。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11.7萬。鎮人民政府駐九龍,人口4.1萬。因九龍堰得名。明洪武初起歷為縣治。1949年為東城、南城、西城、北城四鎮。1950年並舊鎮為城關區,1957年置城關鎮。1992年更名九龍鎮,自生、家、銀塔、高埡、洗馬、龍藏六鄉併入。產油菜籽、水果、蠶繭、蔬菜、花生。有紡織、絲綢、機械、塑膠、水泥預製、釀酒、糧食加工等廠。為縣工業及商貿集中地。 * 、南前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翠湖公園、鳳山公園、白塔、趙椿橋、千佛岩。(11)在四川省鄰水縣南部。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5.2萬。鎮人民政府駐九龍,人口1萬。清代建場。取地輿九條龍脈為名。1950年置九龍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86年置鎮。1993年新合、石鼓二鄉併入。產甘蔗、榨菜、菸葉、辣椒、油菜籽。有機械、糧食加工、釀酒、榨菜加工、農機等廠。為江北、長壽兩縣毗鄰鄉村農副產品集散地。通公路。(12)在雲南省羅平縣中西部。面積323平方千米。人口4.7萬。鎮人民政府駐牛街,人口約1200。清代原九龍橋建橋處上下有九個沙洲,列布江心,狀若游龍,橋建成後,遂名九龍橋。此河原名喜舊溪河,橋成後遂更名為九龍河,鎮以河名。1933年稱九龍鄉。1951年分屬羅平縣四、六區,1952年為五區,1953年為四區。1958年為九龍公社,1961年分屬牛街、臘莊、以洪公社。1963年合為牛街區,1970年為牛街公社,1984年復區。1988年改鄉,2001年置鎮。森林覆蓋達28.7%。產稻、玉米、小麥、烤菸、油菜籽,特產生薑、乾薑塊。有電站、農科站、林業站。南昆鐵路和八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九龍河瀑布群、南祥寺、羊洞舊石器時代遺址。

詞語分解

  • 九龍的解釋 .稱以九龍為飾之物。古有“龍生九子”之說,因以為飾而示祥瑞。《文選·張衡<東京賦>》:“ 九龍 之內,寔曰嘉德。” 薛綜 註:“ 九龍 ,本 周 時殿名也。門上有三銅柱,柱有三龍相糺繞,故曰九龍。”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大山街

集鎮名。在山東省無棣縣北部。為原大山鎮駐地,人口。明、清稱大山店、大山鎮,為縣境北部重鎮。民國時改稱大山街,因在大山腳下得名。特產金絲小棗。有成衣、木工、建築等業。其牲畜專業市場聞名。濟埕、辛沙公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九龍鎮歷史

相關歷史

九龍鎮_九龍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