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
1949年析曲江縣城區置,屬廣東省。治所即今廣東韶關市。
在廣東省北部、北江中下游,鄰接湖南、江西兩省。面積1.85萬平方千米(市轄區346平方千米)。人口314.8萬(市轄區53.4萬),其中瑤族2.5萬,畲族0.5萬。轄曲江、武江、湞江3區及仁化、始興、翁源、新豐4縣和乳源瑤族自治縣,代管樂昌、南雄2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北江區。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曲江縣,以此為治。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興郡於此直至東晉。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改為廣興郡;齊復為始興郡;梁置東衡州。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改東衡州為韶州。因州北有韶石,相傳虞舜南巡時,曾在此吹奏韶樂,故名。隋仁壽初、唐初曾稱番州。唐貞觀元年(627年)復稱韶州。宋因之。元稱韶州路。明、清設韶州府。清代在今城區北端設稅關,始有韶關之名。1914年設嶺南道,1920年直屬廣東省。1949年底由曲江縣析置韶關市(縣級),設北江臨時委員會於此。1950年升省轄市(地級),設北江專區。1952年改設粵北行政區,1956年設韶關專區。1958年改為縣級市。1959年曲江、仁化二縣併入韶關市。1961年復設曲江、仁化二縣。1970年改稱韶關地區,所屬不變。1975年曲江縣劃入升地級市。1983年撤韶關地區,所轄清遠、佛岡二縣劃歸廣州市,其餘十一縣歸韶關市。1984年設北江、湞江、武江三市轄區,並領曲江等十二縣。1988年英德、陽山、連縣、連南、連山五縣劃歸清遠市,新豐縣劃入。2003年曲江縣改曲江區,北江區撤銷併入。屬南嶺山地及其南麓。地勢北高南低,西界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廣東省最高峰。河流屬珠江流域的北江水系,支流呈羽狀分布。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木材蓄積量和產量均居廣東省首位,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金屬和非金屬礦有70餘種,以煤和硫鐵礦儲量最大,鉛、銀儲量居全國第二位,鋅居第三位,鎢、銻、銅、鉍等儲量居省內首位。是廣東省重工業和煤炭工業基地之一。主要有採煤、冶金、機械、電子、紡織、化學、建材、森工、醫藥等部門。農產稻、玉米、甘薯、花生、黃煙等,是新興的蠶繭、甘蔗、柑橘、苧麻產區。南雄黃煙,仁化、樂昌的白毛茶,馬壩油黏米以及三華李、南華李、冬菇、紅瓜子、木耳等是主要土特產。為粵、湘、贛三省的交通要衝,京廣鐵路縱貫,105、107、323國道和坪新、官燈、龍始等公路縱橫。北江、湞江和武江、滃江均可通機帆船,韶關機場有定期航班通廣州等地。名勝古蹟有南華禪寺、韶石山、張九齡墓和樂昌古佛岩、金雞嶺,南雄三影塔、梅關,曲江獅子岩,仁化丹霞山。
韶關市字典分解
市國語字典 市 shì 做買賣或做買賣的地方:開市。菜市。市井(街,市場)。市曹。市儈(舊指買賣的中間人、唯利是圖的奸商;現泛指貪圖私利的人)。 買:市義。市恩(買好,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