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自稱山哈。來源說法不一:一說與瑤族同源於漢晉時武陵蠻;一說為古越人後裔;一說由南蠻一支發展形成;一說與春秋戰國時徐夷有淵源關係。隋唐時泛稱蠻僚、峒蠻。宋始稱畲民或輋民,明清因之。現稱畲族。宋以前聚居今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現分布範圍已擴及閩、浙、贛、粵、皖五省八十余縣、市部分山區,較集中於閩東、浙南,呈大分散小聚居狀態。人口634700人(1990年)。長期同漢族雜居,關係十分密切。語言屬漢藏語系,絕大多數使用接近於漢語客家方言,居住在廣東海豐、增城、惠陽、博羅一帶的語言接近瑤族的“布努語”。主要從事農業,最初為刀耕火種。至近代,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漸與當地漢族大致相同。保留一些本民族的習俗,篤信始祖“槃瓠”。唱山歌為文化生活中主要活動形式。歷史上多次同漢族人民一起進行過反抗鬥爭。建國後,經濟文教衛生事業都有很大的發展。
畲族字典分解
畲族的解釋 [She nationality] 居住在中國浙江省和福建省之間的內地邊界山區的民族
畲的解釋 畲 shē 〔畲族〕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福建省、浙江省。 筆畫數:12; 部首:田; 筆順編號:341123425121
族的解釋 族 zú 親屬,泛指同姓之親:族規。族長。家族。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徵的人群:種族。 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穩定共同體,他們有共同的語言、經濟生活以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