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山
即鄒嶧山。亦作騶山、邾嶧山。在今山東鄒城市東南二十里。《水經·泗水注》:“漷水又徑魯國鄒山東南,而西南流。《春秋·左傳》所謂嶧山也。邾文公之所遷,今城(按指鄒縣舊治)在鄒山之陽。……山東西二十里,高秀獨出,積石相臨,殆無土壤,石間多孔穴,洞達相通,往往有如數間屋處,其俗謂之嶧孔,遭亂輒將家入嶧,外寇雖眾,無所施害。”《魏書·世祖紀下》 載:太平真君十一年(450),拓跋燾“至於鄒山”。即此。
古山名。又稱鄒澤山、邾嶧山、鄒嶧山。即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南嶧山。《尚書·禹貢》有“嶧陽孤桐”之句;《詩經·魯頌·閟宮》有“保有鳧、嶧”之句;《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拓跋燾登鄒山,使人修整秦始皇刻石,皆即此。
鄒山字典分解
鄒的解釋 鄒 (鄒) zōu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 姓。 筆畫數:7; 部首:阝; 筆順編號:3551152
山的解釋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