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泰州

泰州

①北魏延和元年 (432) 改雍州置,治所蒲坂縣 (今山西永濟市西南二十五里蒲州鎮東南)。轄境相當今山西永濟、萬榮、臨猗等市縣地。太和中廢。東魏天平中復置。北周明帝二年 (558) 改為蒲州。

②唐武德元年 (618) 改汾陰郡置,治所在汾陰縣 (今山西萬榮縣西南寶井村)。轄境相當今山西河津、萬榮等縣地。二年 (619) 移治龍門縣 (今山西河津市西),貞觀十七年 (643) 廢。

③唐貞觀七年 (633) 改燕州置,治所在寧風縣 (今廣西藤縣西北太平鎮)。八年 (634) 復改為燕州。

④五代唐天成三年 (928) 置,治清苑縣 (今河北保定市)。後廢。

⑤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937) 置,治所在海陵縣(今江蘇泰州市)。《輿地紀勝》 卷40泰州: “相傳以為取通泰之義。” 轄境相當今江蘇泰州、姜堰、如皋、泰興、興化等市地。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為泰州路,二十一年 (1284) 復為泰州,屬揚州路。轄境縮小。明洪武初省海陵縣入州,屬揚州府。清不轄縣。1912年改為泰縣。

⑥遼置,屬延慶宮。治所在樂康縣 (今吉林洮南市東北洮兒河北岸城四家子村)。轄境相當今吉林洮南、白城二市,鎮賚縣及黑龍江泰來縣地。金承安三年 (1198) 移治長春縣 (今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西北塔虎村)。元改為泰寧路。


(1)北魏延和元年(432年)置,治蒲坂縣(今山西永濟市西南蒲州鎮)。轄境相當今山西省萬榮、臨猗、永濟等縣市地。太和中省。東魏天平初復置。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改為蒲州。(2)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汾陰郡置,治汾陰縣(今山西萬榮縣西南寶井),二年徙治龍門縣(今山西河津市)。轄境相當今萬榮、河津等縣市地。貞觀十七年(643年)省。(3)五代南唐昇元元年(937年)置,治海陵縣(今江蘇泰州市)。轄境相當今江蘇省泰州、泰興、鹽城、興化、如皋等地。南宋以後轄境縮小。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泰州路,二十一年復改為州。屬揚州路。元末遷治新城(今泰州市北)。明初還舊治。洪武初以州治海陵縣省入。屬揚州府。清不轄縣。1912年改為泰縣。(4)遼置,治樂康縣(今吉林洮南市東北城四家子,一說今黑龍江泰來縣西北塔子城)。屬上京道。轄境約當今吉林省洮南市、白城市及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南部地。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省。承安三年(1198年)復置,移治長春縣(今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西北塔虎城)。金末廢。

泰州字典分解

泰的解釋 泰 tài 平安,安定:泰適(幽閒安適)。泰安。泰然處之。 佳,美好:泰運。否(p?)極泰來。 極:泰西(舊指歐洲)。 驕縱,傲慢:泰侈(驕縱奢侈)。驕泰。 通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

多看看: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歷史典故】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淨。”

泰州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