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都護府

歷史字典解釋

唐六大都護府之一。總章元年(668)置,治所在平壤城(今朝鮮平壤市)。《新唐書·地理志》:“總章元年,李勣平高麗國,得城百七十六,分其地為都督府九,州四十二,縣一百,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城以統之。”轄境西起遼水,東與北皆抵海,包有今烏蘇里江以東和黑龍江下游西岸及庫頁島直至大海,南至朝鮮大同江地區。其後大同江南岸漸為新羅所據,松花江、烏蘇里江以東、鴨綠江上游一帶為渤海所有。上元三年(676)移治遼東城(今遼寧遼陽市老城),儀鳳二年(677)徙治新城(今遼寧撫順市北高爾山城)。聖曆元年(698)改為都督府,神龍元年(705)復為都護府,以幽州都督兼領都護。開元二年(714)又移治平州(今河北盧龍縣),天寶元年(743)又遷遼西城(今遼寧義縣東南大凌河東岸)。自開元七年(719)起都護例由平盧節度使,至肅宗上元二年(761)平盧節度使南遷淄青而廢。


唐都護府之一。總章元年(668年)九月平高麗,十二月分其地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縣,於平壤城(今朝鮮平壤市)置安東都護府,用其渠帥為都督、刺史、縣令。轄境約當今遼寧省遼河以東、吉林省松花江和頭道江西南,以及朝鮮北部和西部地區。聖歷初渤海興起後,轄境東部、北部縮小,東至今吉林省白山市輝南縣,北至遼源市。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轄境南部縮小,浿水(今朝鮮大同江)以南為新羅所有。鹹亨元年(670年)移治遼東,上元三年(676年)移治遼東城(今遼寧遼陽市),儀鳳二年(677年)移治新城(今撫順市北高爾山)。武周聖曆元年(698年)降為都督府,唐神龍元年(705年)復為都護府,移治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隅)。開元二年又東移治平州(今河北盧龍縣)。天寶二年(743年)再移治遼西郡故城(今遼寧義縣東南王民屯)。開元七年後,常以平盧節度使(治營州,今遼寧朝陽市。天寶二年徙治遼西郡故城)兼領安東都護,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營州陷於丹,平盧節度使南遷,都護府遂廢。

歷史地名推薦:重慶府

南宋淳熙十六年 升恭州置,治所在巴縣 今四川重慶市。明曹學佺 《蜀中廣記》 卷重慶府: “以介乎順 慶、紹 慶 府二慶之間”為名。實為趙惇於淳熙十六年 於此晉封恭王旋即帝位,自詡 “雙重喜慶”,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安東都護府歷史

相關歷史

安東都護府_安東都護府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