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底溝遺址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河南陝縣東南廟底溝村,是著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1953年發現,1956年9月和1957年3月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先後兩次在此發掘,發掘面積4480平方米。在仰韶文化層中,發現有方形淺豎穴房基、灰坑及少量長方豎穴墓,出土的陶器有杯、盤、碗、盆、罐、甑、鼎等及石器骨器工具。陶器的紋飾有彩繪、線紋、藍紋、劃紋、布紋、附加堆紋。龍山文化層中發現有圓袋形豎穴房基和大量長方形豎穴墓,陶器以灰陶為主。根據遺物的形制,廟底溝遺址第二期文化不同於河南地區所習見的 “河南龍山文化”,如陶器全部是用手制的,不見輪制的痕跡,也無典型的黑陶。有無鬲。盆、罐、尖底瓶等器形還承襲著仰韶文化的形制,而且有彩陶。斝、鼎、罐、豆等器形也開了 “河南龍山文化” 陶器的先河。因此,它是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的一種過渡性的遺存,當屬於龍山文化的早期,從而證明河南龍山文化,是從廟底溝二期文化發展而來。

詞語分解

  • 遺址的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古城遺址詳細解釋亦作“ 遺阯 ”。指年久被毀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 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序:“

歷史地名推薦:杭州灣

亦名錢塘港。在今浙江省東北、錢塘江入海處。清光緒 《浙江沿海圖說》: 王盤洋 “西圖則以水道可通杭州,也名杭州灣”。歷來為海防要地,明嘉靖間倭寇數度突入灣內,騷擾沿灣地區; 清道光二十二年 ,英軍艦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廟底溝遺址歷史

相關歷史

廟底溝遺址_廟底溝遺址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