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鎮

龍泉鎮怎么寫好看

龍泉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金置,屬曲陽縣。在今河北曲陽縣東北

②清末置,即今吉林大安市西北百里安廣鎮(龍泉)。1936—1958為安廣縣治。

③即今黑龍江省依安縣南依龍鎮。1923年於此置依安設治局。

④即今四川成都市東南龍泉鎮。舊屬簡州,明、清置巡於此。

⑤一作龍泉寨。唐置,在今陝西旬邑縣東北十五里。《資治通鑑》:唐乾寧二年(895),“李克用急攻黎園,王行瑜求救於李茂貞,茂貞遣兵萬人屯龍泉鎮, 自將兵屯鹹陽之旁”。


(1)古鎮名。(1)唐置,在今陝西省旬邑縣東北。(2)在今河北省曲陽縣東北。北宋屬曲陽縣。(2)今鎮名。(1)在北京市門頭溝區東南部。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人民政府駐門頭溝路。鎮因龍泉得名。因永定河流經鎮域東部,人稱龍泉,故名。建國後建門城鎮。1962年設門頭溝公社。1984年改龍泉鄉,1990年置鎮。地處半山區。主產小麥、玉米。有採煤、橡膠、化工等廠。豐沙鐵路和109國道經此。(2)在山西省關縣西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人民政府駐縣城新建路,人口 1.8 萬。自唐代起歷為縣治。1949年屬壺關一區,1956年改城關鄉。1958年改火箭公社,1959年改城關公社,1984年改鎮。2000年西川底鄉併入,城關鎮改名龍泉鎮。因境內有龍泉河故名。產玉米、小麥、穀子。有陶瓷、水泥、農機、型鋼等廠。長樹公路經此。(3)在山西省陽高縣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80.3平方千米。人口7.7萬。鎮人民政府駐北門外,人口3.2萬。清雍正三年(1725年)為陽高縣治至今。1949年為城關區,1950年改陽高一區,1953年改城關鎮,1958年改紅星公社,同年改城關公社,1961年分設城關鎮、城關公社,1984年改城關鎮。2001年仁堡鄉併入。城關鎮改名為龍泉寺,因境內古有龍泉寺得名。產玉米、小麥、穀子、黍子、馬鈴薯、蔬菜。有鑄造、造紙、塑膠加工、工藝美術、橡膠等廠。京包鐵路、大公路經此。古蹟有雲林禪寺。(4)在山西省隰縣中西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94.8平方千米。人口2.7萬。鎮人民政府駐北大街,人口1.2萬。西漢蒲子縣治。唐為隰州、隰川縣治,1912年為隰縣治至今。1949年屬隰縣一區,1956年設城關鄉,1958年改公社,1966年改鎮,2001年北莊鄉併入,城關鎮更名龍泉鎮,取舊名稱之。地處土高區。主產蔬菜,特產金梨。有農機修配、糧油加工等廠。209國道經此。古蹟有小西天、大觀樓等。(5)在山西省神池縣東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街,人口1.3萬。清雍正始為縣治。1949年屬神池縣一區。1953年設城關鄉。1958年設東風公社,1961年改城關公社。1984年改鎮。2001年溫嶺鄉併入。城關鎮更名龍泉鎮,因境內有泉故名。地處丘陵平緩區。產莜麥、馬鈴薯、胡麻。有水泥、製藥、農機修理、制磚等廠。寧岢、神河鐵路、忻保公路經此。(6)在黑龍江省巴彥縣東南部。面積143.3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泉村,人口 3140。因瀕龍泉河,鎮以河名。1946年設龍泉區,1948年改華山區。1956年改龍泉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主產玉米、大豆等。有釀酒、亞麻加工、鋼、鋁窗等廠。公路通巴彥、窪興等地。(7)在黑龍江拜泉縣南部。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人民政府駐星村,人口 1670。1938年稱振興村,1945年後設中興區。1956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77年改保華公社。1984年改龍泉鄉,1986年改鎮。產玉米、大豆、小麥、亞麻等。有鐵木加工、亞麻加工等廠。202國道經此。(8)在吉林省靖宇縣西部。面積181平方千米。人口1萬。鎮人民政府駐龍西,人口 2270。曾稱龍泉西、西龍泉。因南側有火山口湖名龍灣,有泉水稱龍泉,故名。1956年設龍泉鄉,1958年改幸福公社,後改龍泉公社。1983年復鄉,1984年置鎮。特產大蒜、人參。有參場、林場。有木器、紅磚、塑膠等廠。營撫公路經此。(9)在安徽省東至縣南部、龍泉河東岸。面積124.5平方千米。人口1.8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泉村,人口550。因位於龍泉河旁得名。1958年成立河溪公社。1982年設東勝鄉。1994年置龍泉鎮。主產稻。有輪窯、陶瓷、農機、造紙等廠和養殖場。盛產香菇、木耳、蓮子。為縣重點產糧區之一。是安徽省中心建制鎮和重點邊貿市場。大石公路經此。村東大板橋有1932—1935年中共秋浦縣委和北特委舊址。(10)在山東省即墨市境中東部。面積110.7平方千米。人口5.6萬。鎮人民政府駐村,人口 4000。據傳,元泰定時,段姓遷來此地立村,稱段村;後范氏、單氏、李氏等遷此附近,建幾個莊疃;後逐漸毗連為一,最終形成一個自然村,今總稱段村。1946年屬即東縣十一區(段村區)和十二區(靈山區)。1952年建段村鄉。1956年為即墨縣段村區段村鄉,1958年撤區建段村公社。1984年復建鄉,1994年改置鎮。2001年1月石門鄉併入,7月段村鎮改名為龍泉鎮。以古代曾設龍泉社得名。橫河流經鎮境。產小麥、玉米、薯、花生等。有石油機械設備、木工機械、電鍍、磚瓦、化工、鋸材等廠。煙青公路經此。(11)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南部。面積40.2平方千米。人口4.51萬。鎮人民政府駐龍口(村),人口1.3萬。村西有泉,有泉水自石刻龍口中流出,因取名龍口。建國初為淄川縣第三區龍口鄉,1956年為洪山區龍口鄉。1958年4月劃歸淄川區,同年9月成立龍口公社,以公社機關駐龍口而得名。1956年因該社建國前先後稱龍泉鎮、龍泉鄉、龍泉區而稱龍泉公社。1984年建龍泉鎮。般河貫穿全境。主產小麥、玉米、大豆及雜糧。有採礦、陶瓷、建材、化纖紡織、塑膠、日用化工、醫藥化工、消防器材、金剛石、高級耐火材料、晶體材料、磁性材料等廠。湖南公路縱貫鎮境。(12)在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東部。面積154.7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泉湯,人口 1810。明弘治年間,於現村西北建一溫泉,名為龍泉湯;宋姓遷此建村,定村名龍泉湯。1950年分屬崑嵛縣十區、十一區,1952年屬龍泉區,1956年崑嵛縣撤銷劃回牟平縣。1958年9月成立群星公社,同年改名為姜格莊公社。1962年從姜格莊析出成立龍泉公社,1982年設龍泉鄉, * 改置鎮。主產小麥、玉米、甘薯、花生等。有空壓機、中藥、磚瓦、印刷、被服等廠和建築公司。煙文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龍泉溫泉、全真教發源地、煙霞洞等。(13)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東南部。面積210平方千米。人口5.1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泉鋪,人口 4080。因河中有泉水湧出,故名。1949年為羅家畈鄉,屬土門區。1958年屬土門公社。1960年為羅家畈公社,屬土門區。1984年改區,1987年改為龍泉鎮。以山地為主,兼有丘陵。主產稻、玉米、棉花,盛產柑橘、木梓。有機械、建材、水泥製品、不鏽鋼製品、釀酒等廠。為夷陵區東南部農貿集市。有公路接漢宜公路。(14)在湖南省新田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10.1平方千米。人口6.6萬。鎮人民政府駐新華南路,人口1.3萬。1949年屬柏家鄉、下車鄉、北門外鄉,1953年設城關鎮。舊名新田堡,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始為縣治。1958年併入幸福公社,1959年從東門橋公社析出置新田城。1961年設城關公社,1980年恢復城關鎮。1995年城東鄉、田家鄉併入更名為龍泉鎮。主產稻,並產烤菸、甘薯、蔬菜。有農機修配、紡織、造紙、水泥、氮肥、農副產品加工等廠。桂寧公路經此。古蹟有文廟、青雲塔。(15)在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西南部。區人民政府駐地。面積32.5平方千米。人口4.5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泉驛,人口2萬。明、清時設有驛站,故名。1953年置龍泉鎮,屬簡陽縣。1960年改屬成都市,1984年界碑、平安、山泉三鄉部分村併入。鎮西處平壩,東靠龍泉山西麓。東風渠、百工堰、寶獅湖等水利設施發達。盛產水蜜桃、葡萄、鮮魚、蔬菜。有農機、輕紡、建材、塑膠、醫藥等廠。“天府火腿”、“脫脂紗布”等產品馳名。成都地圖出版社、成都旭光儀器廠等設此。成渝公路經此。有辛亥革命四川首義地——龍泉武廟及百工堰、桃花溝等名勝。(16)在四川省閬中市東北部。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泉,人口870。1949年為雙合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花冠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置龍泉鎮,構溪鄉併入。產蠶繭、棉花、油桐和中藥材沙參、桔梗。有糧油加工、鐵木等廠。有公路經此。(17)在貴州省鳳岡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3.2萬,有土家、仡佬、苗等少數民族。鎮人民政府駐鳳凰山麓,人口 7220。元置龍泉坪長官司,為司治。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為龍泉縣治,後歷為鳳泉、鳳岡縣治。1932年置龍泉鎮。1958年撤鎮建公社。1962年析置龍泉鎮及柏梓、六里、西山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1992年三鄉併入龍泉鎮。有水泥、造紙、釀酒、農機、印刷、立德粉廠。遵銅、鳳岡公路在此交會。古蹟有龍泉石刻、天河洗甲碑及城北隅文峰塔。(18)在貴州丹寨縣西部、龍泉山東麓。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18.6平方千米。人口4.3萬。鎮人民政府駐建設南路,人口1.6萬。鎮以山名。清乾隆二年(1737年)於此設龍井塘,三年改為龍井鋪;十二年八寨廳治徙此。1913年後歷為縣治。1932年置治城、護城、護場、護廓四鎮,1941年合併四鎮置龍泉鎮和金鐘鄉。1958年改建紅旗公社,1959年改為龍泉管理區,1961年為龍泉公社。1981年改鎮,1984年紅旗鄉併入,升為區級鎮。1992年合心、金鐘鄉併入。產稻、小麥、玉米、杉、松等。有農機修理、釀酒、陶瓷、印刷、縫紉等廠。城郊有大片茶園。是黔東南大牲畜交易市場。隆三、都丹、丹排公路經此。(19)在雲南省易門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263.4平方千米。人口5.5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泉,人口1.4萬。因鎮西有大龍泉而名。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易門縣,為縣治。清宣統三年(1911年)設中區,1921年為東區。1931年置怡山鎮,1950年為城郊鄉,1954年改城關鄉,1963年設城關公社,1984年設龍泉鎮。2000年原方屯鄉併入。地處方屯壩子(盆地)西部。產烤菸、稻、玉米、小麥、蠶豆等。特產牛肝菌罐頭、“大龍口高粱酒”、青豆豉、油雞。有釀酒、食品、陶瓷、麻紡、機修、火炮(煙花)等廠。為縣內最大集市。公路北接昆畹公路,南接昆洛公路。名勝有龍泉公園。南有烈士陵園。

詞語分解

  • 龍泉的解釋 .寶劍名。即龍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泛指劍。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王琦 註:“龍泉即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越嶲水

指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寧河。《後漢書·西南夷傳》: “邛都夷者,武帝所開,以為邛都縣。……後復反叛。元鼎六年,漢兵自越嶲水伐之,以為越嶲郡。” 《水經·若水注》: “越嶲水即繩、若矣,似隨水地而更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龍泉鎮歷史

相關歷史

龍泉鎮_龍泉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