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夷齊

夷齊

《孟子.萬章下》:“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遂餓死於首陽山。”

夷、齊,即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齊,在封建社會中,他們被認為是兩個有高尚操守的人。後以“夷齊”喻高潔之人。

唐.元稹《立部傳》:“奸聲入耳佞入心,侏儒飽飯夷齊餓。”唐.於濆《古征戰》:“苟非夷齊心,豈得無戰爭。”

夷齊字典分解

夷齊的解釋 伯夷 和 叔齊 的並稱。《孔叢子·陳士義》:“ 夷 齊 無欲,雖 文 武 不能制。” 唐 李白 《梁園吟》:“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 夷 齊 事高潔。”

夷的解釋 夷 yí 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東夷。九夷(古時稱東夷有九種)。 中國舊時指外國或外國的:華夷雜處(ch?)。 平,平坦,平安:化險為夷。 弄平:夷為平地。 消

齊的解釋 齊 (齊) qí 東西的一頭平或排成一條直線:齊整。參差不齊。 達到,跟什麼一般平:見賢思齊。河水齊腰深。 同時;同樣;一起:齊名。齊聲。齊心協力。一齊前進。

順便了解:夷齊心【歷史典故】

借指退讓之心。 唐於��《古征戰》詩:“苟非夷齊心,豈得無戰爭。”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 西伯昌: 即周文王。商紂時為西伯,亦稱 “伯昌” 。相傳商叔齊被父親孤竹君立為繼承人,父死後,叔齊讓位於長兄伯夷,伯夷遵父命而不受,叔齊也不肯登位。後二

夷齊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