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犢
《三國志.魏書.常林傳》裴松之注引魚豢《魏略》:“時苗字德胄,鉅鹿人也。少清白,為人疾惡。建安中,入丞相府。出為壽春令,令行風靡。……其始之官,乘薄軬(音fàn,車篷)車,黃牸牛(牸,音zì,母牛),布被囊。居官歲余,牛生一犢。及其去,留其犢,謂主簿曰:‘令來時本無此犢,犢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識父,自當隨母。’苗不聽,時人皆以為激,然由此名聞天下。”參見《太平御覽》卷八九八引《魏略》。
東漢時苗為壽春縣令,清介自守。初到任以牝牛駕車,後牛生一犢,到離任時,時苗認為此犢是來縣後所生,便命留作官犢。吏民飼養並喜愛這頭小牛,因稱為‘時公犢’。
又《晉書.羊祜傳》:“太康二年,以伊弟篇為鉅平侯(註:羊伊、羊篇均為羊祜侄),奉祜嗣。篇歷官清慎,有私牛於官舍產犢,及遷而留之。”
後因以“留犢”用為廉吏的典故。
南朝梁元帝《後臨荊州》詩:“所冀方留犢,行當息飲羊。”《幼學瓊林》卷四“鳥獸”:“轅門傳號令,李將軍椎饗士之牛(按:椎牛饗士,見《後漢書.吳漢傳》,乃吳漢事);邑士起謳歌,時令尹留去官之犢。”
留犢字典分解
留犢的解釋 《三國志·魏志·常林傳》:“ 林 遂稱疾篤”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載, 壽春 令 時苗 ,少清白。到任時乘薄軬車,黃牸牛,布被囊。居官歲餘
留的解釋 留 liú 停止在某一個地方:停留。留學。留任。留級。留步。留守。留駐。 注意力放在上面:留心。留神。留意。 不忍捨棄,不忍離去:留連。留戀。 不使離開:留客。
犢的解釋 犢 (犢) dú 小牛:牛犢。初生之犢不怕虎。 筆畫數:12; 部首:牜; 筆順編號:31211254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