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
我國古代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動脈。運河之稱,始於宋代,元、明以後漸成通稱。唐朝以前則將運河稱為溝、渠、漕渠、漕河、運渠等。但一般所稱的“大運河”,則特指隋煬帝時修建的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的大運河。其工程始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成於大業六年,歷時約六年之久,先後動用民工數百萬人。大運河共分四段: (1)通濟渠,從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再從板渚(今河南滎陽西北)引黃河水入汴水,復自大梁(今河南開封)東引汴水入泗水,最後達於淮水。(2)山陽瀆,自山陽(今江蘇淮安)引淮水,傍鄱陽湖東側,經江都(今江蘇揚州)入長江。該渠原為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又名邗溝,隋代將其疏浚、擴大。(3)江南河,從京口(今江蘇鎮江)引長江水經太湖東側至餘杭(今浙江杭州)。(4)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黃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運河全長五千多華里,貫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五省,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國及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元、明兩代曾對大運河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浚修。清末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北徙改由今道出海,造成運河乾涸,加之海運興起、漕運廢止,運河遂失去了過去的重要作用。一些地段終因久棄不用,長年不修而淤成平陸。
大運河字典分解
大運河的解釋 (1) [the Grand Canal]∶中國古代偉大工程,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又名京杭運河,全長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長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
大運的解釋 (1).謂天命,上天的旨意。《史記·天官書》:“日月暈適,雲氣,此天之客氣,其發見亦有大運。”《後漢書·明帝紀》:“朕承大運,繼體守文。”《隋書·天文志下》:“
河國語字典 河 h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