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不觚
《論語.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朱熹集註:“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簡,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蓋當時失其制而不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為觚也。”後因以“觚不觚”比喻事物名實不符。清 俞正燮《癸巳類稿.四分論》:“《續漢志》云:‘在天成度,在憲成日,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及四分日之一,則減四分也。’是古人命度未有觚不觚,不依日而散分於各宿者。”
觚不觚字典分解
觚不觚的解釋 比喻事物名實不符。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何晏 集解:“以喻為政不得其道,則不成。” 朱熹 集註:“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簡
觚國語字典 觚 gū 古代酒器,青銅製,盛行於中國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 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簡:操觚。 稜角:“甘泉泰??(sh?)紫壇,八觚宣通象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