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不謀而同

不謀而同

亦作“不謀而合”。謀:商議。事前沒有商量,而意見或行動卻相同。漢獻帝建安中,閻行奉韓約之命出使曹操,甚得厚遇,被曹操推舉為犍為太守,並讓他勸說韓約歸降。閻行為表示忠心,把父親送入京都充宿衛,並遊說韓約也送子入京。後馬超起兵反曹,推舉韓約為都督。閻行勸諫韓約不要和馬超聯合。韓約不聽,並對他說:“如今諸將不經商量便眾口一辭,都說要攻打曹操,這好象是上天注定的。”於是與馬超合兵東向攻曹,被曹操打敗,在京城為質的子孫也被殺。

【出典】:

《三國志·魏書》《張既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卷15第476頁:“馬超等結反謀,舉約為都督。……行諫約,不欲令與超合。約謂行曰:‘今諸將不謀而同,似有天數。’乃東詣華陰。”

【例句】:

唐·韓愈《請上尊號表》:“考其所陳,中於義理,天人合願,不謀而同,非臣之愚所敢隱蔽,輒冒死以聞,伏乞天恩。” 清·黃宗羲《先師蕺山先生文集序》:“師未嘗見泰州之書,至理所在,不謀而合也。” 陳天華《絕命書》:“幸而各校同心,八千餘人不謀而合,此誠出於鄙人預料之外,且驚且懼。”


見“不謀而合”。《三國志·魏書·張既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諸將~,似有天數。”

不謀而同字典分解

成語不謀而同的解釋 謀:商量;同:相同。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不謀的解釋 (1).不商量。《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

多學學:不安小成【歷史典故】

宋·朱熹《朱子全書·論語四》:“據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進。……便是不安於小成也。”

不謀而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