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改邪歸正

改邪歸正

改正錯誤,回到正道上來。《封神演義》五六回:“父親若肯依孩兒之見,歸順西周,改邪歸正,擇主而仕,不但骨肉可以保全,實是棄暗投明,從順棄逆,天下無不忻悅。”《歧路燈》五六回:“譚紹聞如今又重新上了學,改邪歸正,竟不來丟了個腳蹤。”老舍《二馬》五段一:“她跑了,咱們還要她,只要她肯改邪歸正。”亦作“矯邪歸正”。《晉書.呂光等載記論》:“向使矯邪歸正,革偽為忠……則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亦作“歸邪反正”。唐.韋表微《麟台碑銘》:“周雖不綱,孔實嗣聖,《詩》《書》載刪,《禮》《樂》大定,懲惡勸善,歸邪反正。”


連動 改去不正當的,不正派的,回到正道上來。語本《晉書·呂光傳》:“矯邪歸正,革偽為忠。”馬烽《呂梁英雄傳》:“老武估計偽軍們聽起興趣了,又繼續說道:八路軍抗日政府是寬大的,只要你們~,絕不殺害你們。”※邪,不要寫成“斜”。△褒義。用於描寫改過自新。→棄暗投明改過自新 洗心革面 歸邪轉曜 ↔死不悔改 執迷不悟 至死不悟 頑固不化。也作“返邪歸正”、“改邪反正”、“歸邪反正”、“回邪入正”、“棄邪從正”、“棄邪歸正”、“去邪歸正”。

改邪歸正字典分解

成語改邪歸正的解釋 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歸正的解釋 (1).回到正道。《後漢書·儒林傳論》:“故人識君臣父子之綱,家知違邪歸正之路。”《晉書·孔坦傳》:“誠反族歸正之秋,圖義建功之日也。”《水滸傳》第七九回:“

多學學:改土歸流【歷史官職】

明清對少數民族地區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即廢除世襲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的統治。始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時雲南越州土知州阿資因作亂被斬,乃廢土州,置越州衛。其後時有此舉,而規模較大者,一為永樂 (1403—1424) 時平貴州思南、思州兩宣慰使之亂,析其地為八府四州; 一為萬曆(1573—1620) 時平四川播州宣慰使之叛,分播地為遵義、平越二府。清朝雍正 (1723—1735) 間,由雲貴

改邪歸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