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骨揚灰

焚骨揚灰怎么寫好看

焚骨揚灰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也作“焚屍揚灰”。焚燒屍骨,揚棄骨灰。形容極端仇視。景(503-552年)字萬景。南朝梁懷朔鎮(今內蒙古包頭東北)人。北魏定州刺史,後歸梁,不久又舉兵叛梁。奪取建康(南京),攻陷台城(宮城),困死武帝,改立簡文帝。大寶二年(551年),侯景又廢掉簡文帝,立棟為帝,後又廢蕭棟而自立,改梁律為漢律,國號“漢”。侯景生性殘忍、酷虐,軍紀敗壞,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建康(今江蘇南京)幾乎成為廢墟,長江下游地區遭到極大破壞。大喪人心,終被梁將王僧辯、霸先擊敗,在狼狽逃跑途中為部屬所殺。屍體送交王僧辯。在建康市街暴屍示眾,百姓爭先割肉吞食,焚骨揚灰,其首級送至江陵,世祖命掛在大木上示眾,然後煮而漆之,交付武庫。

【出典】:

《梁書》卷56《侯景傳》862頁:“景退還吳郡,達松江,而侯瑱(tiàn天,也讀zhèn,通“鎮”)軍掩至,景眾未陣,皆舉幡(fān翻,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乞降。景不能制,乃與腹心數十人單舸(kě葛,大船)走,推墜二子於水,自滬瀆(今上海市區的吳淞江)入海。至壺豆洲,前太子舍人羊鯤殺之,送屍於王僧辯。傳首西台。曝屍於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kuài快,切細的肉)啖(dàn淡,吃)食,焚骨揚灰。曾罹(lí離,遭遇不幸的事)其禍者,乃以灰和酒飲之。及景首至江陵,世祖命梟(xāo消,懸頭示眾)之於市,然後煮而漆之,付武庫。”

【例句】:

宋·孔平仲《續世說·李泌》:“肅宗欲敕諸將克長安日,發李林甫冢,焚骨揚灰。” 清·錢泳《履園叢語·燒坯》:“籍沒其家,妻子同謀,法皆斬首,其母恨禮甚,又詣刑部請照陶和氣例。凌遲後焚屍揚灰。”


連動 焚燒屍骨,揚棄骨灰。形容十分仇視。宋·孔平仲《續世說·李泌》:“肅宗欲敕諸將克長安日,發李林甫冢,焚骨揚灰。”△多用於情感方面。→鞭屍三百。也作“焚屍揚灰”。

詞語分解

  • 焚骨的解釋 指火化。 宋 張耒 《奉先寺》詩:“秩卑焚骨不作塚,青石浮屠當丘壠。” 明 高啟 《魏夫人宋氏墓志銘》:“江多蛟龍,性惡屍,以柩渡,虞有變,宜焚骨歸也。”
  • 灰的解釋 灰 ī 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經燒制後形成的產品:紙灰。灰燼。洋灰。灰飛煙滅。 塵土:灰塵。 特指“石灰”:灰牆。灰膏。 黑白之間的顏色:灰色。灰質(腦和脊髓的灰色部分)。灰沉沉。 志氣消沉:心灰意懶

歷史典故推薦:筲斗

筲( ㄕㄠ ā 梢),古代盛飯食的竹器,容量為一斗二升,一說五升。筲斗,指少量的糧食。唐代沈佺期《傷王學士》詩:“吾徒祿未厚,筲斗愧相貽。”轉喻才短識淺或器量狹小。亦作“斗筲”。《漢書.谷永傳》: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焚骨揚灰歷史

相關歷史

焚骨揚灰_焚骨揚灰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