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應變
適應事機的變化靈活應付。出自唐郭孝恪之語。郭孝恪(?-648年),許州陽翟(dí狄)(今河南禹縣)人。隋末曾參加李密領導的反隋武裝,後隨李密入唐,任宋州刺史。竇建德率眾援助王世充時,他建議李世民固守武牢(今河南滎陽西北),屯軍汜水,隨機應變。李世民採納了他的建議。後歷任貝、趙、江、涇四州刺史,所在皆有能名。又入京為太府少卿,轉右驍(xiǎo肖)衛將軍。貞觀十六年(642年)後,長期鎮守西域。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在與龜茲的戰鬥中犧牲。
【出典】:
《舊唐書》卷83《郭孝恪傳》2773頁:“其後,竇建德率眾來援王世充,孝恪於青城宮進策於太宗曰:‘世充日踧(cù促)月迫,力盡計窮,懸首面縛,翹足可待。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汜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太宗然其計。”
【例句】:
元·羅貫中《三國演義》57回:“(孫權)乃問曰:‘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龐)統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 茅盾《腐蝕·十一月十六日》:“大有視我為‘同道’,屬於他們那一夥似的。我當然隨機應變,不但誇大了我與舜英的關係,而且暗示著我也參與密勿的。”
偏正 隨著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語本漢·東方朔《隱真論》:“隨時應變,與物俱化。”《紅樓夢》79回:“寶釵久察其不軌之心,每每~,暗以言語彈壓其志。”△多作褒義用,有時也作貶義,多用於靈活機動。→相機行事 ↔膠柱鼓瑟。也作“乘機應變”、“臨機應變”、“隨機而變”、“逐機應變”、“應變隨機”。
隨機應變字典分解
成語隨機應變的解釋 機:時機,形勢。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隨機的解釋 (1) [according to situation] 依照情勢必須具有一定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才能完成任務(2) [random]∶自由組合隨機抽樣
應變的解釋 [strain] 由外力使物體尺寸或形狀發生相對變化的現象,常以百分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