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即使死去,仍然如同活著時一樣。 表示死得有價值,有意義,無所遺憾。 舊時多用作感恩戴德之語。語出《三國志.吳志.孫登傳》:“願陛下留意聽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晉.庾亮《讓中書令表》:“願陛下垂天地之鑑,察臣之愚,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矣。”《宋書.謝晦傳》:“晦又上表曰:‘臣誠短劣,在國忘身,將長驅電掃,直入石頭,梟翦元兇,誅夷首惡……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明史.擴廓鐵木兒傳.附蔡子英》:“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錮海南,畢其餘命,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清.方苞《與趙仁圃書》:“倘荷閣下慨然執法,不獨衰殘之軀得見祖墓獲安,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其他 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亦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如活著。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為漢忠臣,~。”△褒義。多用於死亡方面。 →雖死猶生 ↔雖生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