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惶失色

驚惶失色怎么寫好看

驚惶失色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驚慌惶恐得失了常態。元孔齊《至正直記.羅太無高節》:“司徒稱名大呼,以首觸扃。從官偕至者,動以百騎,驚惶失色。”亦作“驚慌失色”。《三俠五義》第七三回:“看見開門,以為惡奴前來陷害,不由的驚慌失色。”


述補 驚嚇恐慌得都失去了常態。元·孔齊《至正直記·羅太無高節》:“徒稱名大呼,以首觸扃。從官偕至者,動以百騎,驚惶失色。”△常用作描寫人因驚恐而改變了神色。→驚惶失措 ↔泰然自若。也作“驚慌失色”。

詞語分解

  • 驚惶的解釋 亦作“ 驚皇 ”。震驚惶恐;驚慌。《呂氏春秋·明理》:“有豕生狗。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凶災必亟。” 唐 韓愈 《為裴相公讓官表》:“承命驚惶,魂爽飛越。”《宣和遺事》後集:“帝終日
  • 失色的解釋 ∶因驚恐而面色變白驚愕失色諸將皆失色。;;《李愬雪夜入蔡州》 ∶失去本來的色彩或光彩年久失色我腦海里忽然湧出許多作家在書中對雲的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的描寫,但一同我眼前親見的景象相比,卻都有點失色了。

歷史典故推薦:歃血為盟

;;;;歃à煞血:古代宣誓結盟之一種儀式,參與訂立盟約的人要用手指蘸血,塗在口旁,表示信守,稱為“歃血”。此典指毛遂說服楚考烈王,與平原君趙勝等歃血宣誓訂立合縱南北聯盟抗秦的盟約。後以此典比喻訂立盟約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驚惶失色歷史

相關歷史

驚惶失色_驚惶失色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