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巴蛇

巴蛇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相傳巴蜀的大蛇能吞食大象,吃下去三年後,才吐出象的骨頭。後因以比喻貪求過甚的意思。

諺語稱:“人心不足蛇吞象。”

晉.左思《吳都賦》:“屠巴蛇,出象骼。”

巴蛇字典分解

巴蛇的解釋 古代傳說中的大蛇。《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晉 左思 《吳都賦》:“屠巴蛇,出象骼。” 寧調元 《燕京雜詩》:“巴蛇漸長期吞象, 蜀

巴的解釋 巴 bā 粘結著的東西:泥巴。鍋巴。 貼上,依附在別的東西上:飯巴鍋了。巴結別人。 貼近:前不巴村,後不巴店。 盼,期望:巴望。 張開:巴著眼睛。 古國名,在今

蛇的解釋 蛇 shé 爬行動物,身體細長,體上有鱗,沒有四肢。種類很多,有的有毒,有的無毒。以蛙、鼠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獸類:蛇蛻。蛇行。蛇蠍。蛇足(喻多餘無用的事物)。

順便了解:巴塘宣撫司【歷史地名】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置,屬雅州府。治所即今四川巴塘縣。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巴塘, 西番語。巴、乳牛也。地為廣甸,多牛群孳乳處,故名。”另據1986年版《巴塘縣地名錄》云:“巴塘”藏語意為“綿羊聲壩”,含“吉祥之意”。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流,次年置巴安縣。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置,治今四川省巴塘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流,廢。

巴蛇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