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建築 漢族宮殿高度和色彩有何級別

屋分兩間,故有立柱三,每間各有一門,門扉雙扇。上端有斗拱承枋,枋上更有斗拱作平坐。上層未有柱之表現,但亦有兩門,一門半,有人自門內出。上層平坐似有四周欄桿,平坐兩端作向下斜垂之線以代表屋檐。藉此珍罕之例證,已可以考知在此時期,建築技術之發達至何種成熟水準。秦漢唐宋之規模,在此凝定。後代之基本結構,固已根本成立也。”

中國古代建築不獨“基本結構”確立很早,在很多相關方面也是早早就定了型,原因很複雜,但最重要的是,建築作為文化制度化的產物、作為封建禮教化的對象,受到了來自傳統和官方的多方面的規範甚至“脅迫”。還有一個原因,木結構建築體系受木材天然長度的制約,無論是抬梁式的還是穿斗式的,只有通過一級級的舉架,取得儘量大的進深,所以,它再大也大不到哪裡去,現存最大的殿堂進深也只有30米,而木構造的樓閣式塔身,高度上更是限制很多。

高度上上不去,就只有轉而在地面上想辦法,慢慢就形成了不成文的約定—高度是跟嚴格的等級秩序連在一起的,通常,一個規定一定會帶動很多的別的規定。《周禮•冬官考工記第六》曰:天子王城,諸侯國都,宗室與卿大夫之都分為三個級別。

約定再匯為法典,《木經》是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關於房屋建築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木結構建築手冊。根據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簡略記載,《木經》對建築物各個部分的規格和各構件之間的比例關係都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什麼廳堂頂部構架的尺寸,梁有多長,規定相應的屋頂多高,房間多大,椽子多長等。

屋身部分,包括屋檐、斗拱的規格和尺寸都依柱子的高度而定,台基的規格和尺寸大小也和柱高各成一定的比例關係。不僅屋內,屋外的台階根據實際需要,分成陡、平、慢三種,也都有相應的具體規格。

關於顏色,五色的分布是“東青、西白、南朱、北黑、中央黃”,這也就是為什麼宮殿都要用黃琉璃瓦的原因。

還有大屋頂,也許是因為從外在形制上搶走了人們太多的視線,又或者是因為琉璃瓦等的採用,慢慢加重了等級的限定,至北京故宮建設時,屋頂的建制也有了明確的等級,如,此時的廡殿式為最尊,其下依次為歇山、懸山、硬尖、攢尖,各屋頂不得亂用。

高度、大小、間架(間指房屋寬,架指深度)、屋頂、色彩、裝飾等,只要是能看得到的地方,慢慢就都有了自己的“規矩”,什麼人只能用什麼樣的規格,都有嚴格的規定,一旦超越,必然惹火燒身,甚至還有生命危險。

中國傳統的禮儀和專制等級制太成熟了,成熟到它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大一統”的、使臣民各歸其位的機會。

哪怕他是居住在一個荒無人煙的深山裡,也會嚴格按照上所規定來安排自己的住處,因為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就已是威威王權下的小民,一切都只能按部就班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