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偉大的失敗者”

如果把克拉克僅僅放在奧運會的框架下衡量,他也許並不那么成功。雖然他是十幾項紀錄保持者,但他僅奪得過一枚銅牌。體育界甚至為此專門有了一個名詞———“克拉克現象”。但是克拉克會拒絕這種功利性的解讀———有些人跑,是為了贏,有些人跑,是為了知道能跑得多好,克拉克無疑屬於後者。

“對我來說,在每一天的基礎上享受你的運動,並且有計畫地提高個人技能,如果可能的話,你又贏得了一塊奧運金牌,那再好不過。”

本月,克拉克將要赴坎培拉,參加北京奧運聖火在澳大利亞的傳遞活動。“我當然非常期盼,每逢奧運會,我都被人想起,這是我一生的榮幸。”

“你要去採訪克拉克先生?他可是位有魅力的人”。在前往黃金海岸市議會採訪的路上,計程車司機不無自豪地為他們的市長做了一番先期宣傳。克拉克今年71歲,從著名運動員到成功的商人、慈善家、政治家兼作家,克拉克的一生為“傳奇”寫下了註腳。1956年11月14日,離墨爾本奧運會開幕式只剩下8天,克拉克被告知,他被選為主火炬手。直到拿到火炬,克拉克才意識到:他手裡的這個火炬的火苗跟通常的不一樣,他一邊跑,火星一邊不停地落到他胳膊上。在早上進行預演時,組織者發現火炬台比克拉克高出一大截,所以提前準備了一個箱子讓他踩上去。“別忘了,那是1956年,我踩的那個箱子好像還是箇舊的水果箱。”

當克拉克踩著“水果箱”站在火炬台前,他幾乎能聞到瀰漫周圍的一股強烈的燃氣味。“預演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只要把火炬扔進去就可以了,主管火炬的工程師會把燃氣一點點開大,再完全點燃。”但此時的情景完全出乎克拉克預料,他剛把火炬舉起來,火炬台幾乎就完全燃燒起來。“火苗一下子躥到我臉旁,甚至燒到我胳膊上。”克拉克後來才知道,那天的工程師為確保火炬台能迅速點燃,一下子把燃氣全部打開,當時的火炬比現在更壯觀,但也更危險。

“現在很多人因為我是火炬手而知道我,不是因為我贏得了一面銅牌或是17項世界紀錄的保持者。這對我來說,真有點諷刺。”克拉克說。無論從哪一種意義上講,克拉克都是一位業餘選手。青年克拉克白天忙於會計工作,工作之餘和同伴們一起跑步。享受跑步的樂趣仍然是主要動力之一,而競賽從來沒有成為主要任務。“可能在澳大利亞運動史上從來沒有過像我們這樣一群人:沒有教練,沒有贊助———甚至連雙免費的鞋都沒有……只有想提高的意願和對運動天然的熱情。我從來沒有想像過有一天,我會拿到各種類型比賽的冠軍。”

1963年11月18日,克拉克打破了人生的第一個世界紀錄,他也開始進入相對規律的訓練中。1965年是克拉克的“豐收年”:1月,他創造了男子5000米長跑世界紀錄;一個月後,他在紐西蘭又打破了這一紀錄;7月,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3英里比賽中跑出13分之內成績的人……6周時間裡,克拉克在8個國家舉行的16項比賽中,打破了11項世界紀錄。同年,他被BBC選為“年度國際運動員”。

那時的克拉克,將目光再次瞄準了1968年奧運會,“畢竟我已28歲了,那肯定是我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機會”。196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墨西哥城,海拔約2300米,這意味著與海平面相比,這裡的空氣含氧量將少於20%———30%左右。這在當時就引起很大爭議。比賽到了最後幾圈,當克拉克試圖開始衝刺時,被他忽略的高原缺氧還是給了他致命一擊:勉強跑過終點的克拉克失去知覺,一頭栽倒在跑道上。這一幕成了克拉克在奧運會的“絕唱”,也成了奧運會不公正一幕的象徵,被永遠記錄下來,一位記者仍不吝讚美之辭寫道:“即使他輸了,今天仍然應該是‘朗·克拉克之日’。”1970年,壯志未酬的克拉克宣布退役,很多人形容他為“偉大的失敗者”。

但克拉克拒絕用“失敗”來形容自己。“我從來不覺得有什麼遺憾,我從來不是職業運動員,我跑只是因為我喜歡。在我生命中,比賽只是第三位的,家庭、生意是最重要的兩件事。”“坦率地說,我覺得對奧運會的關注太過分了些。現在很多運動員把奧運金牌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我並不覺得一個運動員應該把自己全部的生涯都圍繞在一個奧運頭銜的競爭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