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雙方是誰?最後是哪個國家贏了?

歷史並不是時時都是公平和公正的,有時候,有一些人,他們明明不該承受那些罵名和嘲笑,但是因為歷史,他們就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無能之人。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大國之間發生了一場大型的戰爭——長平之戰,就在這一場戰爭中,秦國就殺了趙國降軍四十萬,震驚了其他幾個國家。從此以後,趙國無力獨自對抗秦國,秦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中的霸主。

交戰雙方是秦國和趙國,這是當時僅有的兩個大國,長平之戰誰勝出了,誰就有百分之八十的機會得到整個天下。

早期的秦國只是周王朝的一個邊陲小國,周王看秦王先祖有功,就賞賜了封國和國號,讓他們鎮守在周王室天下的西北方向,幫助周王抵擋北方戎族的騷擾和進犯。秦國自立國之日起,就是一個善於打仗的國家,因為多年和強悍的戎族打仗,更是多次擊退了戎族,秦軍的戰鬥力非常高。無奈秦國的地理位置實在不好,國土面積也不大,還要年年遭受戎族的侵襲,久而久之,秦國的君王們就想要將秦國變得強大起來,不要只是成為周王室對付戎族的利器,而要像強大的諸侯國那樣,有能力威脅甚至取代周王室。

長平之戰雙方是誰?是的,歷代秦王們都是以此為目標而奮鬥的。其實,他們能夠做出這個決定也考慮到了外部那些諸侯國的威脅。西周中後期,周王室控制不了強大的諸侯國,反被諸侯國要挾。那些強大的諸侯國吞併了周圍的小國,變得越來越強大。秦國因為地處最西邊,還沒有受到搶奪土地的戰亂之苦,但是秦國的王室們已經預見到將來周王室必然頹敗,而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立足於世的道理,他們不再滿足於被周王室感謝和賞賜,而是要挾周王室。

秦國在秦獻公時期就已經先行了小部分小程度的改革變法,到了秦孝公時期,商鞅受招賢令的誘惑來到秦國,為秦孝公進行了一場大型的改革變法,讓秦國強大了起來。

趙國也是一個大國,被列入了戰國七雄的行列。趙國在趙武靈王時期也實行了變法改革,不過他們的改革是學習胡人的衣著和騎馬射箭的本事,比起秦國的商鞅變法來說,範圍小了許多,影響和作用也小了很多。但是儘管它的影響不足以媲美商鞅變法,可還是讓趙國成功的成為了當時唯一能夠和秦國比肩的國家。我們也可以得出,不論怎樣秦國都要強於趙國的事實。

這一次,兩個國家因為上黨之地而發生了爭執。秦國發兵攻打韓國,想要得到韓國的上黨之地。上黨是一個軍事重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各國都想爭奪的地方。秦國的軍隊打敗了韓國的軍隊,韓王投降,選擇將上黨割讓給秦國。但是,上黨郡的郡守卻將上黨獻給了趙國。趙國一看可以撿這么大個便宜,就高高興興的接受了。秦國見到自己的勝利品被趙國搶走,發兵攻打上黨。

趙王忌憚秦國卻不怕秦國,他問藺相如秦國有戰勝白起,那我們趙國派誰去可以應戰,藺相如說,若是想要打敗白起,機會很渺茫,若是之需要守住城池,那就可以派廉頗去。於是,趙王就派廉頗駐守長平。但是,廉頗和秦軍對戰後,失去了上黨,退守長平三年不出。秦軍沒有辦法,只好用一招反間計,先是挑撥了趙王和廉頗的關係,讓趙王換掉廉頗;另一方面,秦人中流出謠言說秦人害怕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不害怕廉頗,趙王中計,用趙括替換廉頗。趙王害怕失敗,還派了使者到秦國求和,秦國將計就計在各國使者面前優待趙使,讓其他國家認為趙國和秦國已經和好,從而孤立了趙國;最後,秦國悄悄將主將換為殺神白起。

長平之戰,秦國大勝,趙國大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