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將領張靈甫生平簡介

張靈甫簡介

張靈甫生於1903年8月20日,卒於1947年5月16日。他又名張宗靈,陝西西安人,曾就讀於北京大學(肄業),後又就讀於廣州黃埔軍校,並順利畢業。張靈甫信仰三民主義,是國民黨人,參加過十年抗戰和國共內戰,曾任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國民革命軍將領張靈甫生平簡介

張靈甫網路圖片

張靈甫自小酷愛書法,幼時經常去西安碑林臨摹碑帖。之後他的書法得到了于右任先生的賞識,年少成名。他身上有著文人的氣質,所以他考入了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然而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戰爭的氣息縈繞在北京城的上方,學生運動的一次次失敗,令他深感文弱書生的無能為力,於是投筆從戎參加了國民二軍軍官訓練團,並在於右任先生的建議下考入了黃埔軍校,自此走向他從軍的生涯。

在黃埔軍校的四年,潛伏在他身上的那濃郁的文人氣息被他慢慢地磨進時光里,四年里他不斷地訓練磨礪自己,四年後他是一個靜可洋洋灑灑地寫下長篇大論,動可持槍舞劍。在那個刀光劍影的年代裡,他文可行兵布陣,武可揮劍斬馬,可謂是文武雙全。所以他晉升的很快,他一畢業就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1師擔任見習官,參加北伐,兩年時間北伐結束,他便被調入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擔任團長。那一年,張靈甫才25歲。十年後,抗日戰爭爆發,張靈甫經歷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等多次戰爭,他用他鮮血書寫下了人生中最風光的一頁。

張靈甫遺孀王玉玲

張靈甫遺孀王玉玲是張靈甫的第四任妻子,她17歲的時候經家人介紹嫁給張靈甫,19歲守寡。張靈甫去世之時,他們的兒子都未滿月,年紀小小的她便承擔起了整個家族的重擔。她說:人因為有希望才活著,只要堅持希望就能活下去。


王玉玲與張靈甫兩年夫妻,聚少離多,但這並不妨礙她愛張靈甫。事隔這么多年,當時已經八十五歲的她,還是微笑著說她從不曾後悔嫁給張靈甫,也不後悔愛上她,雖然只有兩年時光,但是卻已足夠慰藉她未來的人生了。如果再來一次,她還是會選擇嫁給他。然而在當年那個動亂的年代,年僅19歲的她帶著不滿20歲的兒子,卻是嘗遍了人間辛酸。

國民黨在兩黨之爭輸給了共產黨,只能退居台灣,而她也跟著去了台灣。那時她也崩潰過,甚至還自殺過,但是最後她還是挺下來了。她不服輸的那股勁也被徹底地催發出來,她將自己的兒子交給母親照料,而她獨自一人前往美國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念完了大學,而那一年她才24歲,彼時她已是5歲孩子的媽媽了。她一直覺得張靈甫死的不值,於是她反對兒子張道宇從軍入仕。作為張靈甫遺孀的王玉玲,她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的,充滿了傳奇色彩。所謂花開自有時,面對生活帶來的苦難,你咬著牙堅持扛過去了,苦盡終會甘來。時光是一條長河,人這一生過去的紛繁複雜都會被沉澱,如今已將近90歲的她,拋卻了她一路走來的眼淚和辛酸,以一個溫和而開朗的姿態過著眼下的歲月。

張靈甫之子

張靈甫一生娶了四位妻子,育有二子一女。張靈甫的兩個兒子分別是張居禮和張道宇。有一個文韜武略,又是抗戰英雄的父親,作為張靈甫之子的他們兩人又有什麼表現呢?


張居禮是張靈甫和他的原配刑鳳英生的兒子,他出生於1936年,畢業於西安師範學校,曾經擔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同他的父親一樣信仰三民主義。張居禮的母親刑鳳英與張靈甫是當時包辦婚姻的產物,夫妻之間幾乎沒有感情。張居禮是在張靈甫殺了他第二任妻子吳蘭英之後回家與弄鳳英生下的。十一歲之前的張居禮過著幸福的童年生活,張居禮繼承了張靈甫的文學才能,自幼學習成績就很棒,後來西安師範學院完成學業,在中學擔任物理老師,教學學平很高,得到了許多的好評。文革時,由於他的家世背景他遭受了很大的恥辱,曾幾次想自殺。在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時候,張居禮已被平反,並且還獲得了中央政府頒發的紀念章。

張道宇是張靈甫的第二個兒子,張靈甫去世時,張道宇還不滿20天,所以他從未見過他的父親。那時時局很亂,尚在襁褓之中的他隨著母親王玉玲東奔西走。他學習努力,在美國念完了中學和大學。他有很強的經商天賦,在做了一段時間的業務員之後,便自主創業,並獲得不錯的成就。雖然沒見過父親張靈甫,但他對父親有很深的敬意,到如今他仍為了父親遺骨能回歸故土而努力。

張靈甫書法

張靈甫戎馬一生,軍功顯赫,他是國民黨上將,有“猛張飛”之稱。然而,在他那堅硬的盔甲之下,他卻有著一顆極為敏感柔軟的心靈。他是將軍,也是文士。今日我們就一起來談談張靈甫的文人生涯。

古往今來,文人與書法總是相聯的。張靈甫書法一流,他雖然出生於農家,但他家境不錯,自小他就被他的父親送入私塾學習。在西安讀書的時候,張靈甫的成績優異,還寫得一手好字。西安是十六朝古都,歷史文化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西安城內碑林眾多。張靈甫有一段時間就被石碑上的碑帖吸引,每日但凡有空就會帶上紙筆去臨摹,節假日更是風雨無阻,他常常一寫就是好幾個時辰,有時候連飯都會忘記吃。努力總是會有回報的,很快的他的字聞名全校,學校甚至為他專門舉辦了一個書法展。他也因此一舉成名,後來他被著名書法家于右任老先生看重,他在於老先生面前毫不祛場,落落大方地寫了五個條幅。

於老先生看他不僅能寫得一手好字,並且還有如此氣魄,對他大加讚揚,並且連連點頭十分欣喜。此後,張靈甫也常與于右任先生探討書法,他還有“小于右任”的稱號。長大之後,他考入北京大學,是北大才子。後來投筆從戎,在於右任的推薦下進入了黃埔軍校學習。從軍之後他的心志發生了變化,他的字原本清秀挺拔卻少了剛毅之氣。而經年累月的嚴苛訓練,他的字風骨更勝從前,霸氣蓬勃而出。都說字如其人,張靈甫書法的不斷改變精進,也代表著他人生軌跡地不斷轉折。

張靈甫墓

張靈甫將軍戎馬一生,戰場殺敵創下了不斐的戰績。他不僅僅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的抗日英雄,他還是肄業於北京大學的北大才子,文韜武略,一樣不差。他一生娶過四個妻子,他殺過妻子,坐過牢,最後自殺而亡,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

在那個動亂紛爭的年代裡,八年抗戰剛剛結束。國共兩黨之間的茅盾一觸即發,原本友好的合作關係瞬間破裂,最後兵戎相見。張靈甫率領的國民革命軍74師與栗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戰爭。張靈甫兵敗於山洞內自殺而亡,而他率領的軍隊也成為了華東野戰軍的俘虜。英雄總是惺惺相惜的,沙場之上他們是敵人不得不以生死相搏,而沙場之外卻是互相敬佩的。

在孟良崮的這場戰役中栗裕贏了,但他仍是厚葬了張靈甫,他們為張靈甫添置了棺材,清洗了身體,換了乾淨的衣裳,讓他能幹乾淨淨地有顏面的離開人世。並且還允許張靈甫的手下,為他送行。他們將張靈甫葬在一棵古樹之下,正如落葉要歸根,人這一生來來去去也是終要回歸塵土的。這便是張靈甫墓的所在之地,然而後來世事變遷,張靈甫墓葬究竟在哪裡,人們也說不清楚了。

之後國民政府為張靈甫在南京玄武湖的小島上為他建了衣冠冢。後來大陸與台灣的關係改善之後,他的妻子與兒子在上海給張靈墓建了一個墓。陝西地區的政府為了紀念張靈甫為他修建了一個陵園,將他與原配妻子葬在一起。然,張靈甫墓的真實所在地,現已不可考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