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襲擊印度加爾各答地方時,曾出現12米高的水頭,造成30萬人死亡。
1737年10月7日
在加爾各答附近發現的一個考古遺址,證明了在2000年前這裡已經有人居住。
該市有文字記錄的歷史,開始於169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到達,該公司鞏固了它在孟加拉的貿易。公司的行政官員約伯·查諾克在一次侵略行動之後,選擇在蘇塔努蒂安頓下來,傳統上他被認為是該市的創建者(不過最近專家們已經不再同意查諾克是該市正式創建人的觀點)。1699年,英國人完成了舊威廉堡的建造,用作貿易據點和區域基地。加爾各答被宣布為一個管轄區城市,後來成為孟加拉管轄區的總部。1756年,面對與法國武裝的頻繁衝突,英國人開始升級他們的防禦工事。孟加拉行政長官西拉傑·烏德·達烏拉對這樣軍事化的舉動提出抗議,但卻無人理會,於是他襲擊並占領了威廉堡,這就是著名的黑洞事件。羅伯特·克萊武率領公司的一支印度兵和英國兵在次年又奪回了該市。1772年,加爾各答被指定為英屬印度的首府。在這期間城市周圍的沼澤被排乾,政府區沿著胡格利河河岸。理察·韋爾茲利總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該市在1797—1805年之間的增長。由於擁有壯觀的公共建築,加爾各答被描繪成“宮殿之城”。
在19世紀初,加爾各答被分割為2個截然不同的區域——一個英國人區和一個印度人區,稱為“黑鎮”(Black Town)。甚至在那時,“黑鎮”的貧困 棚戶區已經駭人聽聞。從1850年代起,該市經歷了工業的迅速增長,特別是紡織和黃麻工業;英國政府也對基礎設施如鐵路和電報進行了大規模投資。英國和印度文化的融合還在城市中產生了新的巴布階層——印度和亞洲最早的中產階級,其成員通常是專業人士,閱讀報紙,親英,並且屬於上等種姓的印度教團體。在整個19世紀,一場稱為孟加拉文藝復興的社會文化變革帶來了社會的總體進步。1883年,在加爾各答成立了19世紀印度的第一個政治組織——印度國民協會。加爾各答逐漸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中心之一。1905年孟加拉分治引發了廣泛的民眾騷動和抵制英國貨運動。由於這些活動,並且因為加爾各答地處印度東部邊緣帶來行政管理上的不便,1911年,英國人將首都遷往新德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市的港口曾兩度遭受日軍轟炸 。由於儲備的糧食用於供應盟軍,在1943年孟加拉饑荒期間有數百萬人餓死。1946年,要求單獨成立一個穆斯林邦,導致大規模民眾暴力導致超過2,000人喪生。印巴分治帶來了嚴重的暴力活動和人口大遷移——大批穆斯林離開前往東巴基斯坦,而數十萬印度教徒逃進該市。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嚴重的能源短缺、罷工和暴力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運動——那薩爾派——損壞了該市大量基礎設施,導致嚴重的經濟停滯。1971年,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爆發戰爭,導致成千上萬的難民湧入加爾各答,使得該市的城市設施過度緊張。1980年代中葉,孟買取代了加爾各答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加爾各答是印度共產主義的強大基地,印度共產黨(馬)控制的左翼陣線已經在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達30年,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民主選舉的共產黨政府。1990年代中期,印度中央政府開始經濟改革後,該市開始走向經濟復甦。自2000年起,信息技術(IT)使該市停滯的經濟得到復甦。該市還經歷了製造業部門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