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玉尺軸原文
轉折成玉軸,展收資短長。
底須較尺寸,恰合琢琳琅。
陽貨那能鍥,裴元未足方。
量材設絜矩,吁俊渴無遑。
詩詞問答
問:題玉尺軸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玉尺軸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玉尺軸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
2. 置尺於兩軸口收為一尺展則為二尺短長皆以是準之西清古鑒中有此漢銅器舊題為漢銅器飾蓋誤矣因命以玉仿為之適合玉尺之義而題之句
參考注釋
轉折
(1) 在發展過程中改變原來的方向,形勢或趨勢
歷史的轉折
(2) 文章或語義由一個意思轉向另一個意思;講話時轉調;文章或語意由一個方向轉向另一方向
玉軸
(1).指車。 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碑》:“非因鷁首,詎假龍橋,豈藉銀連,寧須玉軸。”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鐵騎成羣,玉軸相接。”
(2).指船。 北周 庾信 《和靈法師游昆明池》之一:“平湖泛玉軸,高堰歇金鞍。”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應詔》:“安流進玉軸,戒道翼金吾。”
(3).捲軸的美稱。借指珍美的圖書字畫。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折柱。” 唐 李商隱 《驕兒》詩:“古錦請裁衣,玉軸亦欲乞。” 清 余懷 《板橋雜記·紀麗品》:“﹝ 顧媚 ﹞家有眉樓,綺窗繡簾,牙籤玉軸,堆列几案,瑤琴錦瑟,陳設左右。” 蒯文偉 《開鑒草堂消夏》詩:“牙籤玉軸縱橫處,寶鴨時焚一縷香。”
短長
(1) 缺點和長處
(2) 事情的是非和人的好壞
(3) 意料不到的變故
(4) 物品的短與長
(5) 人的個子的矮或高
底須
何須;何必。 元 許有壬 《摸魚子·和明初韻》詞:“傾緑醑,底須按樂天池上《霓裳》譜!”《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 清 孫致彌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園居即事抒懷》詩:“遮莫文章供齒頰,底須愁病減腰圍。”
尺寸
(1) 尺和寸
衣服不夠尺寸,穿著短一截
(2) 分寸
小孩子說話得有個尺寸
恰合
正相符合。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二》:“凡有所謂國粹,沒一件不與蠻人的文化(?)恰合。”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貴的東西
那能
方言。怎么樣。
出處: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凡諸形狀皆謂之態,亦謂之能; 蘇州 問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態字,猶通語言曾(俗作怎)么樣矣。”
例句:殷夫 《監房的一夜》:“ 小王 說:‘老和尚後來那能了呢?’說著笑了。”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
量材
見“ 量才 ”。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吁俊
求賢。《書·立政》:“迪惟 有夏 ,乃有室大競,吁俊尊上帝。” 孔穎達 疏:“招呼賢俊之人,與共立於朝,尊事上天。” 蔡沉 集傳:“當王室大強之時,而求賢以為事天之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