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黃龍寺原文
錦屏歷盡禮雲窩,問道黃龍月夜過。
五百應真窺海藏,三千秘密聽彌陀。
鳥依龍樹傳經寂,僧照寒潭悟法多。
欲向東林仍載酒,空齋寧許病維摩。
詩詞問答
問:廬山黃龍寺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廬山黃龍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廬山黃龍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弘誨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弘誨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參考注釋
錦屏
(1).錦繡的屏風。 唐 李益 《長干行》:“鴛鴦緑浦上,翡翠錦屏中。” 前蜀 魏承班 《玉樓春》詞:“愁倚錦屏低雪面,淚滴繡羅金縷線。”《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遇開放之時,爛如錦屏。”
(2).指婦女居處,閨閣。 唐 溫庭筠 《蕃女怨》詞:“年年征戰,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前蜀 牛嶠 《菩薩蠻》詞:“何處是 遼陽 ,錦屏春晝長。” 後蜀 顧夐 《酒泉子》詞:“錦屏寂寞思無窮,還是不知訊息。”
盡禮
竭盡禮儀。《論語·八佾》:“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後漢書·張湛傳》:“父母之國,所宜盡禮,何謂輕哉!”《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 馬萬羣 本是個清官,聞知此信,一口氣得病,數日身死。 馬德稱 哀戚盡禮,此心無窮。”
問道
(1).請教道理、道術。《晏子春秋·問上十一》:“臣聞問道者更正,聞道者更容。”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蓋聞帝之元儲,必入太學,承師問道。”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釣,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問道不告,殺之。” 北周 庾信 《賀傳位於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當乘雲馭龍,問道 崆峒 。”
(2).猶問路。《二刻拍案驚奇》卷三:“﹝翰林﹞結束整齊,一直問道 徐 家來。”
(3).問,詢問。道,語助詞。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俺孩兒未經滿月,蚤問道我十數遭,今日個浪包婁到公庭混賴著。”
黃龍
(1).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名。讖諱家以為是帝王之瑞徵。《呂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濟乎 江 ,黃龍負舟。”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赤雀翻然至,黃龍豈假媒。” 仇兆鰲 註:“《尚書中候》:‘ 舜 沉璧於河,榮光休至,黃龍負卷舒圖,出入壇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呂岩 《參黃龍機悟後呈偈》詩:“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3).黃銅鑄成的龍,以為盟約的信物。《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板楯蠻夷》:“ 秦昭襄王 時有一 * ,常從羣虎數游 秦 、 蜀 、 巴 、 漢 之境,傷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金百鎰。時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樓射殺 * 。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輸黃龍一雙; 夷 犯 秦 ,輸清酒一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設黃龍之詛。”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賊諾沒弄楊虔柳露布》:“於是廣布朝恩,恭宣帝澤,申之以安撫,曉之以存亡。信重蠻陬,無負黃龍之約。”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南州舊俗,滛其白獸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黃龍之約。”
(4).星座名。 唐 楊炯 《渾天賦》:“南宮則黃龍賦象,朱鳥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譚瑩 《重有感》詩之五:“青雀黃龍賸劫灰,拖罾應募卻環來。”
(6).艦船名。《隋書·楊素傳》:“ 素 居 永安 ,造大艦,名曰五牙……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長槍。 明 沉采 《千金記·遊說》:“白羽一揮同發矢,黃龍三轉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龍城 。 唐 沉佺期 《雜詩》之三:“聞道 黃龍 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 漢 家營。” 明 謝榛 《中秋宴集》詩:“ 黃龍 塞上征夫淚, 丹鳳 城中少婦愁。”
(9).府名。 契丹 天顯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農安縣 。 保寧 七年(公元975年)廢, 開泰 九年(公元1020年)復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為 濟州 。《宋史·岳飛傳》:“ 飛 大喜,語其下曰:‘直抵 黃龍府 ,與諸君痛飲爾!’” 明 無名氏《精忠記·伏闕》:“約諸軍痛飲在 黃龍 ,鑾輿指日當迎奉。” 清 趙翼 《岳忠武墓》詩:“生平誓踏 賀蘭山 ,未飲 黃龍 一杯酒。”後借指敵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請進取疏》:“始矜壯志於上馬,謂 黃龍 之直抵有期;終耗雄心於跨驢,謂 西湖 之行樂可老。” 清 黃遵憲 《新嘉坡雜詩》之十一:“會飲 黃龍 去,馱經白馬來。”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知君無限恨,未得飲 黃龍 。”
(10). 端溪 硯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硯譜》:“石之病者……曰黃龍,灰黃色,如龍蛇橫斜布石上。” 清 鈕琇 《觚賸·石言》:“東洞西側深處曰 飛鼠巖 ,其石有紋曰黃龍,斜亘石面,工指為瑕。”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漢 軍 董元鏡 在京師市上買端硯,中有黃氣一縷,即《硯譜》中所謂‘黃龍’也。”
(11).借指 黃河 。 郭沫若 《豫秦晉紀游·訪花園口》詩:“ 東風渠 上舒長望,已伏黃龍護我華。”《人民文學》1978年第5期:“驚看倒轉乾坤手,腰斬黃龍利萬年。”
(12).比喻成條成片的黃色煙塵或沙漠。《文匯報》1982.6.23:“從此, 吳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條黃龍被真正制服了。”《文匯報》1983.12.6:“ 遼寧省 西北部, 科爾沁 沙地東南端,有一個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黃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遼西 內陸的黃龍之首。”
月夜
有月光的夜晚。《魏書·李諧傳》:“座有清談之客,門交好事之車。或林嬉於月夜,或水宴於景斜。”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花盛時,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長尺餘,游於上。” 清 吳敏樹 《新修呂仙亭記》:“至於為月夜泛舟之游,無風波卒然之恐,惟亭下可也。” 巴金 《滅亡》第九章:“她很愛月夜,每逢月夜總是睡得很遲。”
五百
(1).古代在官輿前導引的役卒。《後漢書·宦者傳·曹節》:“越騎營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從求之,五百不敢違。” 李賢 注引 韋昭 《辯釋名》:“五百,字本為‘伍’。伍,當也;伯,道也。使之導引當道中以驅除也。”
(2).執杖行刑。《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衡 言不遜順…… 祖 大怒,令五百將出,欲加箠。” 李賢 註:“五百,猶今之問事也。”《三國志·蜀志·劉琰傳》:“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與 後主 有私,呼五百撾 胡 。”《續通典·職官十五》:“五百本為執楚導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後皆無此職名。”
應真
謂方是真話。 唐 韓偓 《無題》詩之二:“明言終未實,暗祝始應真。”
佛教語。羅漢的意譯。意謂得真道的人。《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 王喬 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 李善 註:“應真,謂羅漢也。” 李周翰 註:“應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齡 《諸官游招隱寺》詩:“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羅漢第五尊失隊》:“予往 臨川 景德寺 ,與 謝無逸 輩升閣,得 禪月 所畫十八應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記觀宋子昭畫》:“丙辰二月二十一日,過 商丘 宋子昭 戶部觀畫, 李伯時 白描十八應真,最為奇妙。”
海藏
傳說中大海龍宮的寶藏。 唐 張說 《唐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海藏安靜,風識牽樂。不入度門,孰探玄要?” 唐 李德裕 《贈園明上人》詩:“ 遠公 説《易》長松下, 龍樹 雙經海藏中。” 金 元好問 《游黃華山》詩:“驪珠百斛供一瀉,海藏翻倒愁龍公。”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秘密
有所隱蔽,不為人知;隱蔽不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佛教指隱密深奧之法
秘密活動
秘密情況
彌陀
阿彌陀佛的略稱。佛教指西方極樂世界中最大的佛
龍樹
(1). 印度 古代高僧。 釋迦 滅後七百年出世於 南天竺 ,為 馬鳴菩薩 弟子 迦毘摩羅尊者 之弟子。著作甚富,為三論宗、真言宗等之祖。其母於樹下生之,因字 阿周陀那 (樹名),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號曰 龍樹 。《文選·王屮<頭陀寺碑>》:“ 馬鳴 幽讚, 龍樹 虛求。” 李善 註:“《摩訶摩耶經》曰:有一比丘,名曰 龍樹 ,善説法要。” 五代 齊己 《謝貫微上人寄示古風今體四軸》詩:“謾求 龍樹 能醫眼,休問 圖澄 學洗腸。” 清 曹寅 《高鶴修琴友索贈時寓僧樓即事戲之》詩:“ 龍樹 身多幻, 鴦摩 鬢早斑。”
(2).梧桐樹。 元 馬祖常 《無題》詩之三:“丹穴鳳來龍樹遠,海門魚去蜃樓遙。”
傳經
(1) 舊指傳授儒家經典
(2) 傳授經驗
寒潭
寒涼的水潭。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淒淒陽卉腓,皎皎寒潭絜。”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許地山 《鬼贊》:“有一次,我獨自在空山里走,除遠處寒潭的魚躍出水聲略可聽見以外,其餘種種,都被月下的冷露幽閉住。”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寧許
如此;這樣。 唐 陸暢 《驚雪》詩:“怪得北風急,前庭月如輝。天人寧許巧,翦水作花飛。”許,一本作“ 底 ”。 宋 楊萬里 《過賢招渡》詩之二:“柳上青蟲寧許劣,垂絲到地卻回身。”
維摩
(1). 維摩詰 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詩:“ 維摩 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宋 蘇軾 《殢人嬌》詞:“白髮蒼顏,正是 維摩 境界。” 清 吳偉業 《題王石谷畫》詩之二:“一幅天然圖畫裡, 維摩 僧寺 破山 橋。”
(2).即《維摩詰經》。通行 後秦 鳩摩羅什 譯本。共十四品。 唐 賈島 《訪鑒玄師侄》詩:“《維摩》青石講初休,緣訪親宗到 普州 。” 元 雅琥 《留別凱烈彥卿學士》詩:“汗竹有編歸太史,雨花無跡染《維摩》。”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標籤: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