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餘山居原文
山居南山陰,松竹何森森。
熟處自難忘,乘閒聊一尋。
植物既瀟灑,峙物仍林岑。
時有激湍鳴,蓋緣靜不禁。
曲中宛得路,塵外足暢襟。
繹茲兩字題,悠然獲我心。
應為窮理思,詎祗攬景吟。
詩詞問答
問:留餘山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留餘山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一
參考注釋
山居
(1).居住于山中。《戰國策·韓策一》:“ 韓 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
(2).山中的住所。《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貧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尋幾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清 姚鼐 《登泰山道里記序》:“比有 岱宗 之游,過訪 聶君 山居,迺索其書讀之。”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松竹
(1).松與竹。亦以喻節操堅貞。 南朝 梁元帝 《與劉智藏書》:“山間芳杜,自有松竹之娛;巖穴鳴琴,非無薜蘿之致。”《南史·張沖傳》:“ 房長渝 謂 孜 曰:‘前使君忠實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盜而死遂求殺盜者而為之妻或責其失貞行之節不伏》:“ 辛氏 姑務雪寃,靡思違禮。勵釋憾之志,將殄雚蒲;蓄許嫁之心,則乖松竹。”
(2).喻節操堅貞的賢人。《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潛魚擇淵,高鳥候柯;赫赫三雄,並迴乾軸,競收杞梓,爭采松竹。” 呂向 註:“松竹,貞堅也,並比於賢人也。”
森森
(1) 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唐· 杜甫《蜀相》
(2) 形容陰沉可怕
看了這水泡子四邊黑壓壓的老樹,不禁有一種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
(3) 形容寒冷
冷森森
難忘
(1) 無法忘記
難忘的時刻
(2) 永遠留在腦海里
一個具有政治膽識的難忘行動
(3) 值得記憶的
難忘的歲月
一尋
(1).古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漢 焦贛 《易林·漸之頤》:“一尋百節,綢繆相結,其指詰屈,不能解脫。”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是何異以一尋之綆,汲百仞之深?”
(2).尋訪或尋覓一次。 唐 李端 《送馬尊師》詩:“ 武陵 花木應長在,願與漁人更一尋。” 唐 羅隱 《詠史》詩:“蠹簡遺編試一尋,寂寥前事似如今。”
植物
構成植物界為數眾多的任何有機體,其典型的特徵有:無自身移動性的運動能力,不具有迅速運動反應力;缺乏明顯的神經和感覺器官(雖然具有特別的刺激反應的指示感應);具有纖維素構成的細胞壁;有一個特有的營養系統,即通過葉綠體的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而無需直接吸收有機營養物質和表現出有性與無性世代交替的明顯趨向
故植物中之。——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曰植物。——蔡元培《圖畫》
瀟灑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瀟灑)
畫法瀟灑
(2) 不拘謹的或無拘束的;不矯揉造作的
衣著瀟灑文雅
林岑
(1).險峻貌。
(2).泛指山林。 唐 皮日休 《投龍潭》詩:“曉來林岑靜,獰色怒如日。”
湍鳴
指急流的響聲。 清 孫枝蔚 《曹娥江舟中》詩:“日斜舟易駐,愁絶聽湍鳴。” 郭沫若 《橄欖·行路難》下篇三:“湍鳴浩浩,天地淼寥。”
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來
不禁不由
曲中
(1).完全擊中。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二:“ 韓退之 作《師説》,曲中今世人之病。”
(2).全都符合。 清 俞樾 《<七俠五義>序》:“及閲至終篇,見其事跡新奇,筆意酣恣,描寫既細入豪芒,點染又曲中筋節。”
妓坊的通稱。《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 杜媺 曲中第一名姬,要從良時,怕沒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禮。”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舊院人稱曲中。前門對 武定橋 ,後門在 鈔庫街 ,妓家鱗次,比屋而居。”
得路
(1).指仕途得志。 唐 孟郊 《傷時》詩:“男兒得路即榮名,邂逅失途成不調。”
(2).當道,當權。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是時文學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鹹以推賢進善為意。”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送唐伯玉還朝》詞:“憶當年, 天章閣 上, 建明 尤偉, 慶曆 諸賢方得路,便不容他老子。”
塵外
猶言世外。 漢 張衡 《思玄賦》:“游塵外而瞥天兮,據冥翳而哀鳴。” 唐 孟浩然 《武陵泛舟》詩:“坐聽閒猿嘯,彌清塵外心。” 清 曹寅 《花笑軒步月留別蒲庵》詩:“鐘聲塵外夢,花笑靜中情。”
悠然
(1) 安閒、閒適的樣子
悠然自得
(2) 深遠的樣子
(3) 形容韻味未盡
餘韻悠然
(4) 久遠的樣子;遼闊的樣子
年代悠然
理思
思辨力;合理的思考。 南朝 齊 慧琳 《新安寺釋玄運法師誄》:“敷説駕乎當時,理思冠乎中世。”《宋書·王僧綽傳》:“﹝ 僧綽 ﹞好學有理思,練悉朝典。” 隋 宇文愷 《明堂議表》:“臣 愷 案,十二階雖不與《禮》合,一月一階,非無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