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波樓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會波樓即事原文

高樓湖中央,四面波光會。

湖曠入山多,夏永延風最。

疏剔憶當年,或慮瀦水大。

邇來灌溪田,較前乃十倍。

樂成艱謀始,人情亦奚怪。

詩詞問答

問:會波樓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會波樓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四

2. 葉

參考注釋

高樓

高層的住宅大樓或辦公大樓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範圍內適中的統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離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獄中雜記》

圓柱矗立在市廣場中央

(2) 指國家或黨派政治權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

四面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泛指周圍

四面受敵

波光

水波反射出來的光。 後蜀 顧夐 《河傳》詞:“波光渺渺,不知何處。” 明 劉基 《菩薩蠻·越城晚眺》詞:“樹色盪湖波,波光艷綺羅。”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

入山

(1).進入山里。《史記·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歲時,家貧……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蘇軾 《與林天和長官》之二十:“知入山未還,即日想已還治。起居佳否?往來衝冒,然勝游計不為勞也。”《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又大興土木,作 昭明宮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隱居。《三國志·蜀志·先主傳》“遷 觀 為別駕從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獻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四:“入山燒黃白,一旦化為灰。” 許傑 《<文藝批評與人生>自序》:“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裡,也並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疏剔

清理剔除。 宋 蘇轍 《民政策上·第五道》:“臣聞近代以來,天下之變備矣。世之君子隨其破敗而為之立法,補苴缺漏,疏剔棼穢,其為法亦已盡矣。”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瀦水

蓄水。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 瓦橋關 北與 遼 人為鄰,素無關河為阻,往歲六宅使 何承矩 守 瓦橋 ,始議因陂澤之地,瀦水為塞。” 宋 陸游 《硯湖》詩序:“余得英石,數峰環立,其中凹處,可容一龠,因以瀦水代硯滴,名之曰硯湖。”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戶部·西北水田》:“皆 浙 東人牟利,堰荒積不毛之地,瀦水生育,以至蕃盛耳。”

邇來

最近以來

十倍

就是一個數乘10,比如1的10倍就是10,2的十倍就是20。

樂成

(1).猶成功。《商君書·更法》:“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漢書·匡衡傳》:“臣竊恨國家釋樂成之業,而虛為此紛紛也。” 顏師古 註:“樂成,謂已成之業,人情所樂也。” 宋 王安石 《上杜學士言開河書》:“夫小人可與樂成,難與慮始。” 孫中山 《建國方略·知行總論》:“其一先知先覺者,為創造發明;其二後知後覺者,為倣傚推行;其三不知不覺者,為竭力樂成。”

(2).樂於成全。參見“ 樂成人美 ”。

謀始

謂開始時慎重考慮。《易·訟》:“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王弼 註:“無訟在於謀始,謀始在於作制。” 孔穎達 疏:“凡欲興作其事,必須謀慮其始。”《後漢書·鄧禹傳論》:“夫變通之世,君臣相擇,斯最作事謀始之幾也。”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說新語·自新》

(2) 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3) 恩惠,情誼

做個人情

(4) 贈品、禮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紅樓夢》

詩詞推薦

會波樓即事原文_會波樓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