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即事·其一原文
宿雲猶重曉煙輕,策馬青郊得得行。
中酒村翁春社罷,好乘潤土課新耕。
詩詞問答
問:郊行即事·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郊行即事·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郊行即事·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九
參考注釋
宿雲
夜晚的雲氣。 唐 宋之問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詩:“宿雲鵬際落,殘月蚌中開。” 宋 蘇軾 《答胡道師書》:“ 道師 又不遠數百里負笈相從,秉燭相對,恍若夢寐,秋聲宿雲,瞭然在吾目中矣。” 元 趙孟頫 《桃源春曉圖》詩:“宿雲初散青山濕,落紅繽紛溪水急。”
策馬
用馬刺抽打馬
青郊
指春天的郊野。 南朝 齊 謝朓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結軫青郊路,迴瞰蒼江流。” 唐 陳子昂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青郊樹密,翠渚萍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絳妃》:“吐虹絲於碧落,乃敢因月成闌;翻柳浪於青郊,謬説為花寄信。”
得得
(1).任情自得貌。語本《莊子·駢拇》:“夫不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南朝 梁 何遜 《西州直示同員》詩:“誓將收飲啄,得得任心神。” 宋 黃庭堅 《和甫得竹數本於周翰喜而作詩和之》:“人知愛酒耳,不解心得得。”《紅樓夢》第三八回:“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2).頻頻;頻仍。 唐 王建 《洛中張籍新居》詩:“雲山且喜重重見,親故應須得得來。” 金 高庭玉 《柳絮》詩:“得得穿朱戶,時時撲翠屏。”
(3).特特,特地。 唐 陸龜蒙 《丁隱君歌序》:“別業在深山中,非得得行不可適到其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我得得為渠入 蜀 ,何意見怪?”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縱千里萬里,猶將買草鞋得得而往。”
(4).應諾之詞。猶言好好。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一:“﹝ 仁宗 ﹞一日將御朝, 溫成 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
(5).的確,確實。《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良人得得負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6).恰好。 宋 范成大 《萬州》詩:“前山如屏墻,得得正當戶。”
(7).猶答答。作詞或詞組的後綴。 葉聖陶 《微波》:“十二分通脫的一個女郎,兩年以後,會變成這樣羞人得得的。”
(8).象聲詞。多形容馬蹄聲。 清 黃景仁 《道中秋分》詩:“瘦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聽空空。” 曹禺 《王昭君》第四幕:“馬蹄得得,一個騎兵跑得滿頭大汗上。”
中酒
飲酒半酣時。《漢書·樊噲傳》:“ 項羽 既饗軍士,中酒, 亞父 謀欲殺 沛公 。” 顏師古 註:“飲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謂之中。”《文選·左思<吳都賦>》:“ 鄱陽 暴謔,中酒而作。” 呂向 註:“中酒,為半酣也。” 宋 梅堯臣 《和子華陪宴》:“中酒作暴謔,心親語多劇。”
(1).醉酒。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九:“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湯,自漬即愈。” 前蜀 韋莊 《晏起》詩:“邇來中酒起常遲,臥看南山改舊詩。”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四:“一日面忽發赤,如中酒狀。”
(2).病酒。 唐 王建 《贈溪翁》詩:“伴僧齋過夏,中酒臥經旬。” 宋 張元乾 《蘭陵王·春恨》詞:“中酒心情怕杯勺。” 胡云翼 註:“飲酒成病。”《水滸傳》第二九回:“ 武松 昨夜痛醉,必然中酒。今日如何敢叫他去?”
村翁
鄉村老人。 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四:“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元 張可久 《沉醉東風·靜香堂看雨》曲:“乘落日,村翁捕魚;感西風,倦客思鱸。” 清 鄭燮 《再到西村》詩:“送花鄰女看都嫁,賣酒村翁興不違。”
春社
古時於春耕前( 周 用甲日,後多於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以祈豐收,謂之春社。《禮記·明堂位》:“是故,夏礿、秋甞、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鄭玄 註:“春田祭社。” 唐 王駕 《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宋 史達祖 《雙雙燕·詠燕》詞:“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 張素 《得利寺》詩:“柘柳陰濃春社罷,牛羊日夕牧童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郊行即事·其一原文_郊行即事·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