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御史二首·其一

作者:張知言 朝代:元代

上御史二首·其一原文

英英清譽冠群才,豸角峨冠向此來。

丹桂當年分兔窟,繡衣今日照烏台。

霜飛南國炎氛靖,霧斂澄江霽景開。

豈但乘驄司六察,會看補袞上三台。

詩詞問答

問:上御史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張知言
問:上御史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上御史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張知言的名句有哪些?答:張知言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九

參考注釋

英英

(1).輕盈明亮的樣子。《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朱熹 集傳:“英英,輕明之貌。” 唐 皎然 《答道素上人別》詩:“碧水何渺渺,白雲亦英英。” 清 錢謙益 《茅山懷古》詩之四:“英英嶺上雲,至今在空谷。”

(2).形容音聲和盛。《呂氏春秋·古樂》:“乃令 鱓先 為樂倡, 鱓 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高誘 註:“英英,和盛之貌。”

(3).俊美而有才華。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英英夫子,灼灼其雋。” 唐 李益 《自朔方還與鄭式瞻等會法雲寺》詩:“英英二三彥,襟曠去煩擾。” 清 朱琦 《朱副將戰歿》詩:“大兒善射身七尺,小兒英英頭虎額。”

(4).光彩鮮明的樣子。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英英朱鸞,來自南岡。” 唐 皎然 《答裴集陽伯明二賢》詩:“何似雙瓊璋,英英曜吾手。” 清 吳士玉 《玉帶生歌奉和漫堂先生》:“英英紫玉暈痕透,有如白虹貫日昭精誠。”

(5).奇偉的,傑出的。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二:“英英 桂林伯 ,實維文武特。”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七:“英英 范 與 蘇 ,器識兼文武。”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蔡文姬 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 王闓運 《黃司使誄》:“異軍特起,實利武夫,英英 黃君 ,奮與為徒。”

(6).茂美貌。 明 張居正 《詠懷》之三:“英英園中槿,朱榮媚朝陽。” 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盧公神道碑》:“觀政於曹,翠翎英英。” 康有為 《泛灕江到桂林》詩:“英英虎鬚草,浸泉生氣活。”

清譽

清白的聲譽;美好的名聲

影響清譽

冠群

超出眾人。 晉 葛洪 《抱朴子·擢才》:“冠羣之德,不以沉抑而履徑,而剸節於流俗。” 明 劉基 《郁離子·玄豹》:“今子之美冠羣絶倫。”

豸角

(1).獬豸的角。獬豸,古代傳說中神獸。生一角,能別曲直,觸邪佞。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鷹韝中病下,豸角當邪觸。糾謬靜 東周 ,申冤動南 蜀 。” 明 何景明 《壽許司馬》詩:“觸邪持豸角,糾繆逆龍鱗。”

(2).見“ 豸角冠 ”。

峨冠

亦作“峩冠”。高冠。 唐 劉商 《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詩:“銀河倒瀉君王醉,灎酒峩冠眄 西子 。” 宋 陸游 《登灌口廟東大樓觀岷江雪山》詩:“我生不識 柏梁 建章 之宮殿,安得峨冠侍游宴。”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他則待人前賣弄些好粧梳,扮一個峩冠士大夫。” 清 徐士鑾 《宋艷·叢雜》:“雖厚祿重臣,峩冠世儒,罔不効力。”

丹桂

一種常綠灌木,雌雄異株,葉長橢圓形,開橘紅色花,香味很濃,是珍貴的觀賞植物。又叫“金桂”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兔窟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隱居之地。 宋 程俱 《山中對酒》詩:“何年顧兔窟,桂子落山腹。” 元 袁桷 《客舍書事》詩之六:“犬能搜兔窟,馬解避馳車。”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處甚多,避禍有術。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嚴嵩》:“ 郿塢 久營,兔窟多術,安能根連株拔,風翦霆滅。”

(3).指明月。 清 陳維崧 《月當廳·虎丘中秋柬蘧庵先生用梅溪詞韻》:“斜倚廣寒,一望兔窟清深。”

繡衣

(1).彩繡的絲綢衣服。古代貴者所服。今多指飾以刺繡的絲質服裝。《左傳·閔公二年》:“﹝ 衛懿公 ﹞與夫人繡衣,曰:‘聽於二子!’”《南史·崔祖思傳》:“ 東阿 婦以繡衣賜死, 王景興 以折米見誚。” 元 薩都剌 《鸚鵡曲》:“ 雙成 小立各宮樣,繡衣烏帽 高將軍 。”

(2).見“ 繡衣直指 ”。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烏台

指御史台。 唐 姚合 《和門下李相餞西蜀相公》:“烏臺情已洽,鳳閣分彌濃。”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張耀卿補掾中台》詩:“關心 雁塔 功名晚,試手烏臺歲月忙。”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八:“怪道烏臺牙放早,幾人怒馬出 長安 。”參見“ 烏府 ”。

南國

祖國的南部

炎氛

熱氣;暑氣。 漢 張衡 《七辨》:“桴 弱水 ,越炎氛。” 唐 儲光羲 《行次田家隩梁作》詩:“田家俯長道,邀我避炎氛,當暑日方晝,高天無片雲。” 宋 朱熹 《對雨》詩:“涼氣襲輕裾,炎氛起秋思。”

澄江

(1).清澈的江水。 南朝 齊 謝朓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宋 柳永 《輪台子》詞:“霧斂澄江,煙消藍光碧。”

(2).水名。在 海南島 上。有二源:一出 瓊山縣 西石山 ,叫 內澄江 ;一出 瓊山縣 虎村嶺 ,叫 外澄江 。二水在 澄邁縣 南匯合入海。江水清澈,故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廣東六·瓊州府》:“ 澄江 在縣東,源出山谷間,下流達 新安江 。”

(3). 江蘇省 江陰市 的別稱。古 長江 流到這裡,江面驟寬,流緩沙沉,故有此稱。 宋 俞巨源 《<江陰縣誌>序》:“ 大江 自 京口 來,委折而南,浩漾澎湃,勢益壯越,數百里聚為 澄江 之區。” 宋 元 時城內置 澄江驛 。舊稱縣城北門為 澄江門 ,門外有 澄江河 ,有橋叫 澄江橋 。

霽景

雨後晴明的景色。 唐 陳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詩序:“山河春而霽景華,城闕麗而年光滿。” 唐 唐彥謙 《蒲津河亭》詩:“宿雨清秋霽景澂,廣亭高樹向晨興。” 宋 石孝友 《點絳唇》詞:“霽景澄秋,晚風吹盡朝來雨。”

豈但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僅”

豈但喜愛足球,他樣樣都喜愛

乘驄

《後漢書·桓典傳》:“﹝ 典 ﹞辟司徒 袁隗 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 典 執政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後因以“乘驄”指侍御史。 唐 杜甫 《哭長孫侍御》詩:“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 唐 杜甫 《渝州候嚴侍御不到先下峽》詩:“聞道乘驄發,沙邊待至今。” 唐 韋應物 《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二侍御》詩:“忽報 南昌 令,乘驄入郡城。”《剪燈餘話·泰山御史傳》:“糾察每侍於帝傍,讜論佇聞於白簡。期邁攬轡 范滂 之右,肯居乘驄 桓典 之間。”

六察

(1). 唐 宋 時置監察御史,分察六部、六事,號六察官。《新唐書·百官志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其一,察官人善惡;其二,察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賦役不均;其三,察農桑不勤,倉庫減耗;其四,察妖猾盜賊,不事生產,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異等,藏器晦跡,應時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併縱暴,貧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宋史·職官志四》:“監察御史六人,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糾其謬誤,大事則奏劾,小事則舉正……凡六察之事,稽其多寡當否,歲終條具殿最,以詔黜陟。”

(2).監察御史的代稱。 宋 朱熹 《與李誠父書》:“茲聞榮被親擢,進居六察之聯,深以為慰。”

補袞

(1).補救規諫帝王的過失。語本《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 仲山甫 補之。”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願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袞之嘆,而慎《周易》牽復之義。” 宋 司馬光 《謝門下侍郎表》:“逮事 仁皇 ,備員諫省,容逆鱗之愚直,無補袞之嘉謀。”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功》:“一點丹衷期補袞,半生孝道成虛局。”

(2). 唐 代對補闕的別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今漫疏於此,以示子姪之未能盡知者。太尉為掌武;司徒為五教;司空為空土……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三台

(1).古代天子有靈台、時台、囿台,合稱三台。《初學記》卷二四引 漢 許慎 《五經異義》:“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

(2). 漢 因 秦 制,以尚書為中台,御史為憲台,謁者為外台,合稱三台。《後漢書·袁紹傳》:“坐召三臺,專制朝政。” 李賢 注引《晉書》:“ 漢 官,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是謂三臺。” 宋 司馬光 《贈太子太傅康靖李公輓詞》:“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國 魏 曹操 所建 銅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臨漳縣 三台村 。《文選·左思<魏都賦>》:“飛陛方輦而徑西,三臺列峙以崢嶸。” 張載 註:“ 銅爵園 西有三臺,中央有 銅爵臺 ,南則 金虎臺 ,北則 冰井臺 。”後 北齊 文帝 在舊基上加以擴建,改 銅爵 曰 金鳳 , 金虎 曰 聖應 , 冰井 曰 崇光 。見《北史·齊紀中》。 唐 孟雲卿 《鄴城懷古》詩:“三臺竟寂寞,萬事良難固。”

(4).曲調名。《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五·三台詞序》:“ 劉禹錫 《嘉話録》曰:‘三臺送酒,蓋因 北齊 高洋 毀 銅雀臺 ,築三個臺,宮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詞》:“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幾度《三臺》。”

(1).星名。《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開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為司命,主壽。次二星曰中台,為司中,主宗室。東二星曰下台,為司祿,主兵,所以昭德塞違也。”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望 黃河 一股兒渾流派,高衝九曜,遠映三台。”

(2).喻三公。《後漢書·楊震傳》:“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詩:“三台冀入夢,四岳尚分憂。”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轉千堦,頭直上打一輪皁蓋,那其間誰敢道我負薪來。”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葉夢兆三台之尊,入朝肅五坊之樂。”參見“ 三公 ”。

詩詞推薦

上御史二首·其一原文_上御史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