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秋日原文

志士悲秋日,文園抱病年。

西風吹落木,金氣入商弦。

柿葉紅初透,禾麻實既堅。

弋鳧歌昧旦,授棗訝神仙。

即境情彌重,銜哀力未宣。

斜陽驚牧笛,中夜舞龍泉。

夢破梧桐雨,詩賡鴻雁篇。

謝安猶穩臥,劉向本難遷。

伏櫪心千里,端居席半穿。

才惟思大雅,理獨契先天。

不問門前市,非求汶上田。

守貧甘瓠飲,知足謝腰纏。

楚客蘭為佩,陶門柳拂顛。

屨稀苔漸滿,月冷鳳孤騫。

范叔寒如此,王生興偶然。

漫吟秋色畔,回首看鷹鸇。

詩詞問答

問:秋日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秋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秋日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先韻 出處:熊峰集卷四

參考注釋

志士

有遠大志向和高尚節操的人

愛國志士

秋日

(1).秋天。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三:“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 晉 潘岳 《秋興賦》:“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 唐 王維 《出塞作》詩:“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2).秋天的太陽。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春風夕來,秋日晨映,獨酌南軒,擁琴孤聽。” 南朝 梁 江淹 《望荊山》詩:“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唐 杜甫 《雨》詩之一:“秋日新霑影,寒江舊落聲。”

(3).秋季的白晝。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

文園

(1).即 孝文園 。 漢文帝 的陵園。後亦泛指陵園或園林。 唐 錢起 《赴章陵酬李卿贈別》詩:“芳草文園路,春愁滿別心。”

(2).指 漢 司馬相如 。因 司馬相如 曾任 文園 令。 唐 劉知幾 《史通·序傳》:“至 馬遷 ,又徵 三閭 之故事,放 文園 之近作,模楷二家,勒成一卷。” 宋 司馬光 《和李八丈小雪同會有懷鄰幾》:“空嘆高歌如 郢 客,愧無佳賦似 文園 。”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真箇是 文園 風致,應指日天池聯翅。”

(3).借指文人。 唐 杜牧 《為人題》詩:“文園終病渴,休詠《白頭吟》。” 宋 張元乾 《十月桃》詞:“有多情多病文園,向雪後尋春,醉里憑闌。”參見“ 文園病 ”。

抱病

有病纏身,帶著病

抱病工作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落木

落葉。 唐 杜甫 《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 長江 滾滾來。”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鋭進百餘步,困憊,又皆落木梗路,遂迴。” 清 顧炎武 《廣昌道中》詩之二:“枯荑春至遲,落木秋來早。”

金氣

(1).指古代思想家五行學說中所說的金的氣質。《呂氏春秋·應同》:“ 湯 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漢書·天文志》:“逆秋令,傷金氣,罰見太白。”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儒學》:“於是以抽爻換象補泄之法修之,於學之坎位起高閣,曰 青雲樓 ,高於 尊經 以泄乾之金氣。”

(2).秋氣。 南朝 梁簡文帝 《倡婦怨情》詩:“ 玉關 驅夜雪,金氣落嚴霜。” 唐 劉禹錫 《新秋對月寄樂天》詩:“夜涼金氣應,天靜火星流。” 明 何景明 《白菊賦》:“乃歲律之甫遷,慨金氣之何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 陳滄州 先生守 蘇州 ,《重遊虎邱》詩云……代謝已憐金氣盡,再來偏笑石頭頑。”

(3).亦作“ 金氣 ”。指刑官。 章炳麟 《巡警總監箴》:“發姦擿伏,金氣作辛,屈彼大豪,以振窮矜。”

見“ 金氣 ”。

商弦

彈奏商調的絲弦。即七弦琴的第二弦。《初學記》卷十六引《三禮圖》曰:“琴第一絃為宮,次絃為商,次為角,次為羽,次為徵,次為少宮,次為少商。”《淮南子·覽冥訓》:“故東風至而酒湛溢,蠶咡絲而商弦絶,或感之也。” 高誘 註:“新絲出,故絲脆,商於五音最細而急,故絶也。” 唐 元稹 《桐花》詩:“商絃廉以臣,臣作旱天霖。”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盪金飈秋色可憐,促商絃秋聲堪怨,看寒影墮高簷。”

柿葉

(1).柿樹的葉子。經霜即紅。詩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唐 白居易 《寄內》詩:“桑條初緑即為別,柿葉半紅猶未歸。” 宋 蘇軾 《睡起》詩:“柿葉滿庭紅顆秋,薰爐沉水度春篝。” 元 虞集 《答錢翼之》詩:“閉門三月梨花雨,徧寫千林柿葉霜。”

(2).《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 虔 善圖山水,好書,常苦無紙,於是 慈恩寺 貯柿葉數屋,遂往日取葉肄書,歲久殆遍。”後常用“書柿葉”為勤苦習字的典故。 宋 蘇軾 《孫莘老寄墨》詩之三:“瓦池研灶煤,葦管書柿葉。” 宋 楊萬里 《食雞頭子》詩之二:“卻憶吾廬野塘味,滿山柿葉正堪書。”

(3).綾名。《事物異名錄布帛·綾》引 晉 郭義恭 《廣志》:“柿葉,今時綾名。”

麻實

即麻仁。《詩·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漢 鄭玄 箋:“瓜瓠之畜,麻實之糝,乾荼之菜,惡木之薪,亦所以助男養農夫之具。”參見“ 麻仁 ”。

昧旦

天將明未明之時;破曉。《詩·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並酒》:“向曉昧旦,日未出時,下釀。” 陳去病 《趵突泉》詩:“暫來知未盡,昧旦去 幽 燕 。”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銜哀

心懷哀痛。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 曾子 銜哀,七日不飢。”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輓詩》:“銜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

斜陽

黃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牧笛

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亦借指牧笛聲。 唐 張喬 《題河中鸛雀樓》詩:“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宋 陸游 《閒遊所至少留得長句》詩:“鷺引釣船經荻浦,牛隨牧笛入柴門。” 劍雨 《塞北牧羊女》詩:“塞北牧羊女,白雲深處一枝花,吹一路好牧笛,栽一路小樹枒。”

中夜舞

夜半起舞。《晉書·祖逖傳》:“﹝ 逖 ﹞與司空 劉琨 俱為 司州 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鷄鳴,蹴 琨 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後以“中夜舞”喻有志之士奮發自勵。 唐 杜甫 《傷春》詩之五:“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 元 薩都剌 《和吳贊府齋中十詠》之六:“悽然中夜舞,回首暗消魂。”

龍泉

(1).寶劍名。即龍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

(2).泛指劍。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王琦 註:“龍泉即龍淵也, 唐 人避 高祖 諱,改稱龍淵曰龍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龍泉萬卷書; 鶯鶯 有福,穩請了五花官誥七香車。” 清 宋玉叔 《<述哀>題後》詩:“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霑血拂龍泉。”

(3).喻行事果斷。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龍泉獨斷,龜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萬戶。” 唐 常袞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壺之清澄,兼龍泉之斷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靈法師葬》詩:“ 龍泉 今日掩,石洞即時封。” 倪璠 註:“《法苑》云: 廬山 西有 龍泉精舍 , 慧遠 沙門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門。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來從 許 下,月旦出於龍泉;言入 蜀 中,星文見於牛斗。” 唐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詩:“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

(6).噴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陽岫照鸞采,陰谿噴龍泉。”

夢破

猶夢醒。 金 党懷英 《雪中》詩之一:“夢破窗明虛,開門雪迷空。蕭然視四壁,還與嚮也同。” 明 文徵明 《寄顧橫涇》詩:“相思相見知何地,夢破 秦淮 月滿川。”

梧桐雨

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劇本。元代白樸作。敘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始自長生殿慶七夕,終於明皇秋夜哭祭楊妃。劇本對後世寫李、楊愛情題材的創作頗有影響。

鴻雁

一種鳥(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吃植物的種子,也吃魚和蟲。群居在水邊,飛時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種冬候鳥。也叫“大雁”

劉向

(約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現在江蘇省沛縣)人,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著有《新序》、《說苑》等

伏櫪

亦作“ 伏歷 ”。1.馬伏在槽上。指受人馴養。《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唐 杜甫 《高都護驄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2).喻指養育。 清 納蘭性德 《擬古》詩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異駑駘!”

(3).指蓄養在廄中的馬匹。《漢書·梅福傳》:“雖有 景公 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貪也。”

(4).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後用為壯志未酬,蟄居待時的典故。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六:“不謂乘軒意,伏櫪還至今。” 明 楊珽 《龍膏記·旅況》:“到如今阨蓬蒿伏櫪棲山,嘆息損朱顏。” 華羅庚 《病中斗》詩:“我行雖彳亍,豈 * 櫪哀。驅馳絶廣漠,騰躍越崔嵬。”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端居

謂平常居處。 唐 孟浩然 《臨洞庭贈張丞相》詩:“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明 雷士俊 《寄王築夫》詩:“寂寞荒村靜,端居念遠朋。”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淄川小聖人》:“先生端居緘默;遇有問難,輒指畫談議,袞袞滔滔,竟晷不倦。”

惟思

思慮。《漢書·天文志》:“夙夜惟思,殆繼體之君不宜改作。” 三國 魏 嵇康 《卜疑》:“況今千龍並馳,萬驥俱征;紛紜交競,逝若流星。敢不惟思,謀於老成哉!”

大雅

(1).《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為 周 王畿內樂調。《大雅》多為 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 札 來聘……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體,其 文王 之德乎!’”後亦用以稱閎雅淳正的詩篇。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自 杜甫 後,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選·班固<西都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羣。” 李善 註:“大雅,謂有大雅之才者。《詩》有《大雅》,故以立稱焉。” 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大雅長往矣,遺容後代看。”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讞》:“那議會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附文》:“至於分類分得不倫不類,那是小子底學識不到,還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謂高尚雅正。 宋 葉適 《賀縣尉》詩:“端龐還有北人風,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這樣不傷大雅而又含有象徵意義的詞兒正合於一個青年人寄興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先天

自出生即存在的或自出生開始的

先天畸形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 *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上田

土質最好的田地。《韓非子·內儲說上》:“﹝ 吳起 ﹞於是乃倚一車轅於北門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宅。’” 唐 獨孤及 《送何員外使湖南》:“上田無晚熟,逸翮果先飛。” 清 張翔鳳 《種煙行》:“黠者招囝充力作,上田百畝種九區,可憐力薄苗葉短,不似菸葉高扶疏。”

甘瓠

瓠的一種。《詩·小雅·南有嘉魚》:“南有樛木,甘瓠纍之。” 朱熹 集傳:“ 東萊 呂氏 曰:‘瓠有甘有苦,甘瓠則可食者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自鮑甘瓠,熱粱和炙。” 元 虞集 《題漁村圖》詩:“已烹甘瓠當晨餐,更擷寒蔬共萑席。”

知足

知道滿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

知足常樂

腰纏

語出 南朝 梁 殷芸 《小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上 揚州 。”後指隨身攜帶的錢財,亦泛指擁有的財富。 宋 文天祥 《至揚州》詩之十六:“向晚歸來號且哭,胡兒只為解腰纏。”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文悌佳話》:“腰纏不硬,浮沉外府,設輦金十萬,或代公位,未可知耳。” 林百舉 《悲憤》詩之四:“賭命男兒競要錢,橫磨十萬化腰纏。”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九:“那時候 獨清先生 還沒有出大名,而且腰纏也羞澀。”參見“ 腰纏萬貫 ”。

楚客

(1).指 屈原 。 屈原 忠而被謗,身遭放逐,流落他鄉,故稱“楚客”。 唐 李白 《愁陽春賦》:“ 明妃 玉塞, 楚 客楓林,試登高而望遠,痛切骨而傷心。” 唐 李商隱 《九日》詩:“不學 漢 臣栽苜蓿,空教 楚 客詠江蘺。” 宋 賀鑄 《海陵西樓寓目》詩:“王孫莫顧 漳 濱臥,漁父何知 楚 客才。”

(2).泛指客居他鄉的人。 唐 岑參 《送人歸江寧》詩:“ 楚 客憶鄉信,向家湖水長。” 唐 顧兆熊 《送友人歸漢陽》詩:“罇前別 楚 客,雲水思縈回。” 宋 柳永 《卜運算元》詞:“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 楚 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

孤騫

同“ 孤鶱 ”。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得其片言而忽然高視,假其一氣則邈矣孤騫。” 宋 王安石 《祭陳浚宣叔文》:“嗟乎 宣叔 ,學以為己,不溺於俗,孤騫介峙。” 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山河之佳麗,奸雄之氣焰,曾不若拳石之孤騫。”

范叔

戰國 魏 人 范雎 ,字 叔 。嘗從 魏 中大夫 須賈 使 齊 。既歸, 須賈 以 雎 有通 齊 之嫌告 魏 相。 魏 相 魏齊 大怒,使舍人笞擊 雎 ,折脅摺齒, 雎 佯死得免。乃伏匿,更姓名曰 張祿 。後隨 秦 使 王稽 赴 秦 ,以遠交近攻、加強王權之策說 秦昭王 , 昭王 大悅,用以為相,封 應侯 。 范雎 相 秦 , 秦 號曰 張祿 ,而 魏 不知。 魏 聞 秦 將伐 韓 魏 ,使 須賈 赴 秦 。 范雎 布衣微行,至客館見 須賈 。 須賈 大驚,曰:“ 范叔 固無恙乎?”又曰:“ 范叔 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綈袍賜之。 須賈 旋如 秦 相 張祿 即 范雎 ,乃肉袒膝行趨前請罪。 范雎 數其罪有三,然以綈袍之贈,尚有故人之意,赦而釋之。 唐 高適 《詠史》:“尚有綈袍贈,應憐 范叔 寒;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參閱《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漫吟

隨意吟詠。 唐 元結 《酬裴雲客》詩:“甚醉或漫歌,甚閒亦漫吟。”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鷹鸇

(1).鷹與鸇。比喻忠勇的人。語出《左傳·文公十八年》:“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後漢書·循吏傳·仇覽》:“主簿聞 陳元 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鸇之志邪?”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乘威滅蜂蠆,戮力效鷹鸇。”《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金風屆節,玉露啟塗,霜簡與秋典共清,忠臣將鷹鸇並擊。”

(2).比喻兇殘的人。 漢 劉向 《說苑·敬慎》:“臣聞之,行者比於鳥,上畏鷹鸇,下畏網羅。” 唐 歐陽詹 《懷忠賦》:“鳳實仁靈之類,豈鷹鸇之同列。” 明 孫柚 《琴心記·金閨榮返》:“莫不是遇鷹鸇,禍事從天到。”

詩詞推薦

秋日原文_秋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