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句驪河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渡句驪河原文

句驪舊遼水,千載帶遼陽。

古客曾何在,今人引興長。

蒹葭餘敗質,汀嶼何蒼茫。

飲練雙長虹,橫臥水中央。

幾個無心鷗,衝波任翱翔。

戰勛尋堞壘,世態驚滄桑。

惟此東流水,今古無閒忙。

積素漫兩岸,流澌聲琅琅。

誰能呼舴艋,捕彼鯉與魴。

近樹銀為飾,遠山玉作裝。

憑輿愁峭寒,披裘且徬徨。

常時禁體詩,苦吟讀書堂。

奚如眺攬餘,萬景箇中藏。

詩詞問答

問:渡句驪河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渡句驪河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八

參考注釋

句驪

亦作“ 句麗 ”。古國名。在今 朝鮮 境內。《後漢書·東夷傳·高句驪》:“ 句驪 ,一名 貊 。”《通典·邊防二》:“ 朱蒙 棄 夫餘 東南走,渡 普述水 ,至 紇升骨 城,遂居焉,號曰句麗,以 高 為氏。” 元 楊維楨 《無題效商隱體》詩之四:“繡靴蹋踘 句驪 樣,羅帕垂彎 女直 妝。”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遼陽

曾為縣名、府名、路名、行省名。今為市名。泛指今 遼陽市 一帶地方。《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晧書>》:“ 宣王 薄伐,猛鋭長驅,師次 遼陽 ,而城池不守。” 李善 註:“《漢書》曰: 遼東郡 有 遼陽縣 。” 唐 沉佺期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五征戍憶 遼陽 。”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後以事謫 遼陽 ,子孫仍富。” 清 王慶勛 《颶風行》:“ 吳 頭一水 遼陽 通,羣舟航海憑神功。”

何在

在哪裡

公理何在?

今人

現代人;當代人。與“古人”相對。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於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端肅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風砂呵風砂,只望你不把今人當古人!”

興長

猶提倡,助長。《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

蒹葭

(1).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韓詩外傳》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鴻鵠,倚是蒹葭。”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我雖是蒹葭,現開著玉樹花,難道他烏紗就沒個窮葛瓜。”參見“ 蒹葭玉樹 ”。

(2).《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胡惠生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無限蒹葭意,殷勤對此圖。”

蒼茫

空曠遼遠

蒼茫大地

暮色蒼茫

長虹

(1) 虹霓

(2) 喻指拱形長橋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範圍內適中的統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離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獄中雜記》

圓柱矗立在市廣場中央

(2) 指國家或黨派政治權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

幾個

少數的

相對來說沒有幾個朋友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衝波

(1).激浪; * 。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九:“臣聞衝波安流,則龍舟不能以漂;震風洞發,則夏屋有時而傾。” 唐 李白 《蜀道難》詩:“上有六龍迴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明 劉基 《寄江西黃伯善兄弟》歌:“我思美人,乃在 洞庭 之陽, 彭蠡 之陰,衝波亘天三百里,離恨比之應更深。” 清 朱彝尊 《李檢討澄中惠鮮鰒魚賦謝》詩:“俄而投衝波,若勇士赴難。”

(2).衝破波浪。《三國志·蜀志·譙周傳》:“若乃奇變縱橫,出入無間,衝波截轍,超谷越山,不由舟楫而濟 盟津 者,我愚子也,實所不及。” 明 李贄 《解經文》:“望塵奔逸之妄相,日夕奔趣於身外,如衝波逐浪,無有停止。” 王闓運 《與曾侍郎言兵事書》:“駕航衝波,陵濤馳驅,以合 江 南之軍。”

翱翔

在空中(常指在高空)飛行或盤旋

展翅翱翔於兩三千米高空的雄鷹,一下子就能發現地面上寬廣範圍內的一隻小兔或小雞。——《眼睛與仿生學》

戰勛

戰功,軍功。 唐 張說 《右羽林大將軍王氏神道碑》:“朝盛勇爵,家榮戰勛。” 唐 路岩 《義昌節度使渾公神道碑》:“陰德代封之慶,則大於 於公 虞詡 ;戰勛忘家之跡,則優於 平陽 去病 。”

堞壘

猶城壘。 明 何景明 《沅水驛》詩之四:“山樓連堞壘,郡路入荊榛。”

世態

指社會上人與人相處的人情世故

也索氫世態炎涼心中暗忖。——佚名《凍蘇秦》

滄桑

“滄海桑田”的縮語

久經滄桑(比喻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

東流水

(1).東逝的流水。 漢 劉楨 《贈從弟》詩之一:“汎汎東流水,磷磷水中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潕水》:“ 南陽 葉 方城 邑西……有東流水,則 子路 問津處。”

(2).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復返。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唐 高適 《封丘作》詩:“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付與東流水。”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積素

(1).積雪。《文選·謝惠連<雪賦>》:“積素未虧,白日朝鮮。” 李周翰 註:“言積雪未銷,白日鮮明。”《文選·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 呂向 註:“積素,謂雪也……積雪之色亂於原野。” 唐 王維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 元 袁桷 《秋雪》詩:“羣陰孤陽僨,積素五采腴。”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賦》:“何小池之明潔,恍積素之瓊田。” 清 查慎行 《雪後與聲山紫滄同直暢春園》詩之一:“晨曦照積素,萬木中含煙。”

(2).猶故舊。《文選·謝靈運<拜陵廟作詩>》:“勑躬慙積素,復與昌運並。” 張銑 註:“素,故……慙 高祖 積故之恩,不易志節。” 宋 曾鞏 《答范資政書》:“古之人以王公之勢而下貧賤之士者,蓋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窮達,毫髮之殊,然相棄者有之,則士之愚且賤,無積素心義,而為當世有大賢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禮。”參見“ 積素累舊 ”。

兩岸

水流兩旁的陸地。《宋書·劉鍾傳》:“ 循 先留別帥 范崇民 以精兵高艦據 南陵 ,夾屯兩岸。” 唐 李白 《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茅盾 《子夜》一:“現在沿這 蘇州河 兩岸的各色船隻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

流澌

亦作“ 流凘 ”。1.江河解凍時流動的冰塊。《楚辭·九歌·河伯》:“與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 王逸 註:“流澌,解冰也。” 漢 劉歆 《遂初賦》:“激流凘之漻淚兮,窺九淵之潛淋。”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河朔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唐 岑參 《送嚴維下第還江東》詩:“敝裘沾暮雪,歸棹帶流凘。” 清 唐孫華 《雪次東坡聚星堂韻禁體物語》:“夜半流澌霤結條,多年布衾真似鐵。”

(2).流水。 唐 元稹 《江陵三夢》詩之一:“寂默深想像,淚下如流澌。” 清 吳兆騫 《謫寧古塔記》:“其石岡濶三十里,長三百餘里,嵌空玲瓏,下有流澌潺湲。”

琅琅

象聲詞,形容金石撞擊的聲音、響亮的讀書聲音等

舴艋

小船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詞

遠山

(1).遠處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杪秋尋遠山,山遠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詩:“獨在高亭上,西南望遠山。” 胡鄂公 《北方實錄》:“其初也,若新月之騰海,遠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曉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麗之眉。 唐 崔仲容 《贈歌姬》詩:“皓齒乍分寒玉細,黛眉輕蹙遠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韻陳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硯》:“寶玩何曾捄枵腹,但愛 文君 遠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兒多俊俏,秋波如畫口如櫻。兩道遠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勝。”參見“ 遠山眉 ”。

玉作

製作玉器。亦指玉製品。《通典·職官九》:“大 唐 於京師置冶置,有令、丞各一人,掌造鑄金銀銅鐵、塗飾琉璃玉作等事。”《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便將 崔寧 到宅里相見官人,承攬了玉作生活,迴路歸家。”

峭寒

料峭的寒意。形容微寒。 宋 徐積 《楊柳枝》詩:“清明前後峭寒時,好把香綿閒抖擻。”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簾幕風柔,庭幃晝永,朝來峭寒輕透。” 清 陳維崧 《瑣窗夢·本意閨情》詞:“峭寒陡覺秋夜丙。伴黃花,且熨紅綿,冬釭應倍冷。” 葉聖陶 《倪煥之》二七:“鄉鎮的上空停著一層牛乳色的雲,雲底下吹動著峭寒的風。”

披裘

(1). 漢 嚴光 少時與 劉秀 同遊學,有高名。及 劉秀 稱帝,隱居不出。 劉秀 思其賢,令以物色訪之。後 齊國 有人報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 劉秀 估計他就是 嚴光 ,三次派人才把他請到京師。見《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後因以“披裘”指歸隱。 宋 歐陽修 《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俾其解組官庭,還車故里,披裘散髮,逍遙垂盡之年;鑿井耕田,歌詠太平之樂。” 清 趙翼 《嚴灘》詩:“披裘跡近衒,加腹氣非傲,特恃故人恩,巧立高士操。” 胡懷琛 《海上雪》詩:“披裘獨往為何事,贏得詩添 長吉 囊。”

(2).見“ 披裘負薪 ”。

徬徨

1.徘徊。來回行走。《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選·班固<西都賦>》:“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義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並同。”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蘇遏》:“一更已後,未寢,出於堂,徬徨而行。”

2.徘徊。心神不寧貌。 明 李東陽 《夜過仲家淺閘》詩:“我時兀坐驚舂撞,攬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拚命掙扎了許久,急得汗出如漿,心也徬徨無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

常時

(1).固定的時間。 漢 王粲 《務本論》:“種有常時,耘有常節,牧有常期。”

(2).平時。 唐 杜甫 《天河》詩:“常時任顯晦,秋至轉分明。”《紅樓夢》第一○一回:“常時我見你不象今兒回來的快,問你一聲兒,也沒什麼生氣呢。”

(3).時常,常常。 明 高深甫 《九迴腸·離思》曲:“眉尖上,常時描出愁模樣。”《 * 詞話》第四三回:“俺家的常時打攪這裡,多蒙看顧。”《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人聽見他這些話,也就常時請他來吃杯酒。”

禁體詩

一種遵守特定禁例寫作的詩。據 宋 歐陽修 《雪》詩自注、《六一詩話》及 宋 蘇軾 《聚星堂雪詩敘》所記,其禁例大略為不得運用通常詩歌中常見的名狀體物字眼,如詠雪不用玉月犁梅練絮白舞等,意在難中出奇。參閱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禁體詩》。

苦吟

反覆吟詠,苦心推敲。言做詩極為認真。 唐 馮贄 《雲仙雜記·苦吟》:“ 孟浩然 眉毫盡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維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堯臣 《還吳長文舍人詩卷》詩:“苦吟三十年,所獲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詩話》卷二:“可見天地間景物無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寫不盡耳。” 王朝聞 《藝術創作有特殊規律》二:“苦吟的詩人所以感到苦中有樂,從根本上說,仍然是生活實踐給他提供了足以充分發揮創作的創造性的現實根據。”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奚如

如何,怎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寡人使 平陽君 為媾於 秦 , 秦 已內 鄭朱 矣,卿以為奚如?” 漢 王充 《論衡·用雩》:“ 魯繆公 之時歲旱, 繆公 問 縣子 :‘天旱不雨,寡人慾暴巫奚如?’”

箇中

此中;其中

箇中訊息

詩詞推薦

渡句驪河原文_渡句驪河的賞析_古詩文